三伏天中暑
分享:
数据来自赢家江恩软件>>
虚位以待
暂无
524人关注了该股票
长期未登录发言
吧主违规操作
色情、反动
其他
*投诉理由
答:以公司总股本295601.4117万股为详情>>
答:药明康德的子公司有:10个,分别是详情>>
答:药明康德所属板块是 上游行业:详情>>
答:小分子化学药的发现、研发及生产详情>>
答:行业格局和趋势 公司详情>>
电信运营行业延续多头趋势耐心等待时间窗,旗下龙头股中国联通一览
目前sora概念主力资金净流入5.96亿元,易点天下、因赛集团等股领涨
周二知识付费概念在涨幅排行榜位居第7,中文在线、*ST豆神等股领涨
上海国资改革概念逆势走高,电气风电以涨幅19.97%领涨上海国资改革概念
融媒体概念延续多头趋势耐心等待时间窗
请输入验证信息:
你的加群请求已发送,请等候群主/管理员验证。
三伏天中暑
这答案给99分,满分怕你骄傲这道题有深度,我得好好
我觉得制约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的因素如下:
首先,内需是否增长强劲……
内需这是所有行业发展的动力,包括制药业。
我国医药市场近30年平均销售收入递增幅度超过17%,医药销售以内需为主。随着对外开发以及关税的不断下降,中国必将成为外资药企扩张业务的首选市场。 那时,外药进入中国市场,都有护身符(保护期内的专利),国药的效价偏低也是不争的事实,大彤举个例子吧:施贵宝的卡托普利(开博通)每片12.5mg,其临床效果要远远好于国产卡托普利25mg,甚至国产50mg的降压效果也不如开博通12.5mg……
国内原研药市场比例不高,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拳头产品少,这个问题一直制约着我国医药业的发展。
其次,研发外包与跨国药企转移生产模式是否能持续?
现在,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把原料药产品转移给中国企业生产,如辉瑞把多个激素产品转让给上海医药(601607,股吧)生产;阿斯利康(原拉斯特拉)已停止生产原料药,转而向中、印采购;默克公司、日本第一制药等也纷纷与中国医药(600056,股吧)企业进行相关合作。转移生产表面给中国医药企业带来是订单和利润,但环保法规日臻严格,制药企业,说白了是化工厂,环保压力不得不考虑,这种代加工模式一旦中断,是否又像这次芯片产业一样被动,不得而知。
大彤寄希望我国医药研发外包业务要有政策扶持。建议要给我国医药研发企业大力支持,加速有市场前景的原研药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拿出自己的拳头产品,而不是人云亦云照猫画虎。比如刚上市的药明康德(603259,股吧) ,以及我曾接触过的睿智化学、北京智元、本原正阳等。这些承接医药研发外包业务的公司在国内医药行业带头实践和推广了国际标准的GLP和GCP,并为中国制药由仿制向创新的转变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他们才是是国产药研发的脊梁。
如今,世界医药科研的主力军也纷纷来中国落户。据我所知,诺和诺德、阿斯利康、礼来、罗氏、拜耳、诺华、葛兰素史克等跨国公司也纷纷来华设立研发中心或扩大研发投资,他们一致看好中国的医药的市场容量,在产业巨头面前,国产药企是瑟瑟发抖还是挺起腰杆,大彤觉得有待观察。
还有一点,是否对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有无制约也应该考虑。近年来,国际资本特别关注中国医药产业。如高盛、美林、软银、鼎晖和兰山投资等国际资本进入中国医药企业出现明显加速的迹象。医药企业是竞争性行业,国退民进是政策导向,外资雄厚,势必以战略投资方式入股国内药企,将来国内医药行业会不会像食用油和洗护行业一样,沦为外资的盈利进化器,也不得而知。
还有,研发创新和GMP、GCP、GLP、GSP等质量规范的推行以及EHS体系的建设,目前许多小药企还不达标,做为投资者,眼睛只盯着那几百家上市公司,但做为整个行业的观察者,不得不考虑几十万家小药企(包括中药企业),毕竟,上市的公司万众瞩目,也黑天鹅不断,那些没上市的药企,不规范的就多如牛毛,这与国家药监局处以极刑的郑大局长有很大关系,后任者虽励精图治,但乱摊子哪是一年两年能收拾的利索的?整体素质不提高,只靠几个学习尖子,这个班级的优秀率肯定不达标……
说句题外话,我很不负责任的告诉大家 印度的Cipla, Dr Reddy, Ranbaxy秒杀中国90%药企,印度制药业比中国强很多,但比小日本还是要差,日本武田卫材日本制药更强。
别喷我,那些印度人肉代购,日本药品代购说明了一切。
我觉得《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在某些条款表述应该更深刻,再有,就是医保政策的调整对我国医药企业发展的影响和引导也不得不考虑。
您这次悬赏的这话题太大了,大彤一说就多,不好意思,这次真的不为悬赏,就为答题。
分享:
相关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