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返回主站
F10资料 推荐产品 炒股必读

纪要 | 林洋能源 电话会交流纪要

  • 作者:苏辶
  • 2022-12-06 19:59:19
  • 分享:

基本上每天能拿到很多一手纪要,每天会在雪球上发3篇,一起分享。要了解更多纪要的朋友,可以关注下调研纪。

核心要点

TOPCon项目

历史公司2017年实现TOPCon量产,技术储备及制造经验充足。投放节奏一期两阶段合计12GW,分别在2023年7月底、2024年5月新增6GW产能。效率目前量产在25%左右,LP路线。成本TOPCon的非硅成本已经和PERC相差在5分钱左右。溢价组件端客户对于TOPCon产品的溢价一般有一毛钱甚至以上。在海外尤其是东南亚、中东地区的话,溢价更高,甚至达到两美分的水平。团队总经理龙国柱,法人沈东东行业经验丰富。

 

储能业务

三大板块聚焦于储能设备的销售、储能电站场站的系统集成,以及直接参与投资高收益的集中式共享储能。PACK及系统集成年产6GWh储能pack和系统直流侧系统工厂,今年第一条PACK线8月份已投产,明年一季度会投产第二条1.5GWh的PACK线。业务占比直流侧销售、储能电站系统集成业务各一半。海外布局一方面做好海外产品和系统的认证,一方面我们将在欧洲围绕波罗地海地区和东欧地区、中东围绕着沙特在海湾国家地区、以及东南亚地区和亚太地区进行拓展。

 

一、公司介绍环节

20GW TOPCon项目

概况12月2日晚间发布公告,公司与南通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签订了投资协议,投资建设20GW的N型高效TOPCon光伏电池生产基地及新能源相关项目。预计项目建设期为3年,一期 12GW项目投资总额为人民币约50亿元,二期8GW项目投资总额为人民币50亿元。公司想充分利用在手资金并有效协同业务资源,配合公司整体战略部署和规划,形成新能源加储能双轮驱动,实现未来业务盈利快速增长。

自用比例预计12GW全面达产后20%自用,其他部分应该还是以外销为主。

效率明年7月份投产的时候,转换效率应该是低于25.2%,良率逐步爬坡到98%的水平。未来还会有SE工艺等技术优化提效路径。

进展2022 年12月底前开工建设一期第一阶段6GW生产线在2023年7月底前竣工投产,并计划一期二阶段6GW生产线于2024年3月投产,5月达成12GW的生产能力。公司已经在南通经济开发区注册成立了新公司江苏林洋太阳能有限公司,一期项目全部投产后,年销售额将超过110亿人民币。项目得到政府大力支持,目前项目土地较为成熟,施工条件也比较完善。

公司光伏制造历史2004年公司就涉足光伏制造,2006 年公司作为国内首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光伏企业位列全球光伏组件五强之一。2008年成为国内首家打通从多晶硅到垂直一体化的光伏企业,并在2010年将传统光伏制造板块整体转让给韩华集团。2017 年,林洋能源作为中国第一批关注和投资N型光伏电池的企业之一,已经开始投资N型PERT电池的制造。2019年升级成300兆瓦的N型TOPCon电池。后因当时N型上下游产业链还不是很成熟,非硅成本制造仍然偏高,转为研发使用。公司始终关注跟踪产业发展与技术迭代,期间申报了一系列的N型电池技术专利。今年上半年,TOPCon电池非硅成本相比P型PERC已经具有一定的竞争力。经过充分的调研和研判,公司启动了制造基地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

团队龙国柱担任我们江苏林洋太阳能有限公司总经理,龙总在光伏制造行业有着超过20多年的成功经验,曾伴随尚德一路成长并担任总裁后与施正荣博士共同创业于2020年开始担任中来光电的总经理等职务,在光伏电池及组建大规模的制造,特别是近些年在N型光伏电池大规模制造上有着丰富的经验。

资金储备截止到2022年10月,公司账面的货币资金和理财合计超过50亿元。11 月我们又公告出售后山东地区存量电站资产将回笼资金超过25亿元。公司预计高效光伏电池项目投资建设投资中银行贷款大概是40亿元。基于资金由公司自筹,结合上述的资产出售后的这个资金回笼以及目前在手现金的情况,同时考虑公司常年良好的用带来的充足授,预计公司未来将准备100亿元的现金,重点发展光伏N型电池制造。

未来展望明年在多晶硅和硅片价格大概率下降的过程中,随着公司N型TOPCon制造产能的逐步释放,一方面会配合公司光伏业务,提升epc整体的盈利水平,另一方面也将近十年来累积的五大六小央企合作资源进行终端客户转化,以逐步开拓外交市场,更可以结合目前公司在储能业务上的积累和布局,通过业务板块的协同为客户提供新能源加储能核心设备及解决方案。未来公司将N型电池片组件、新能源epc、储能核心设备及系统集成进行拟合,打造N型光伏专业一体化的商业模式。

二、Q&A环节

Q为什么选择电池片环节,后续其他环节还有布局吗?

A公司不是光伏制造的新玩家,公司04年就开始进入制造环节。公司对整个光伏制造全产业链都有深刻的理解和储备。我们也是国内应该第一批从事N型制造的企业电池制造企业,17年就投入了N型PERT电池制造,19年开始量产TOPCon产品。量产的产品已经大量用于包括国家领跑者在内的各类我们自己的建站中以及epc电站中。公司在TOPCon上一直有储备和研发,包括量产的经验。在量产角度来看,TOPCon性价比已经和PERC已经相近,并且未来的降本空间和技术的提升空间很大。

组件公司14年进入光伏应用市场开始,就有部分组件产能,组件环节的门槛相对比较低。

TOPCon电池效率极限28.7%,目前量产在25%左右,有很大空间。公司在17年投入后发现在电站应用端有很低的衰减,包括更高更优的温度系数以及更好的弱光响应等发电优势,其双面率也比PERC更高。这些优势会给终端的客户带来更高收益。

 

Q储能业务情况,未来几年各业务占比?

A我们目前主要的业务模式是聚焦于储能设备的销售、储能电站场站的系统集成,以及直接参与投资高收益的集中式共享储能。公司启东的合资公司已将正式投产,目前在产量爬坡。我们年产6GWh储能pack和系统直流侧系统的工厂,第一条PACK线今年8月份已投产,明年一季度会投产第二条1.5GWh的PACK线。公司系统集成团队和技术研发团队会提供一个高安全高性价比的系统解决方案。

业务占比智能板块因为已经发展28年了,整体是一个比较稳定的利润贡献比较好的板块,未来三年将稳定增长,每年大概10-15%增长。新能源和储能都是高速增长的情况,因为在新能源和储能我们各自都有了核心的有技术含量的产品。同时在这个明年后年大概率这个上游价格下降的过程当中,我们的epc的业务会有一个比较大的提升。

 

QTOPCon出货规划及技术路线?

A我们现在力争2022年12月底开工建设。第一期的第一阶段6个GW产线预计是在明年的3月底就能够封顶,开始基地安装,5月份设备move in,6月份准备出片,7月份准备量产。我们董事会的目标是8月份一期就要达产。另外我们计划在一期的第二阶段第二个6G W产线于2024年的3月份也要进行投产,5月份达产。

技术路线我们采用的是LP的路线,整个技术团队相对对于 LP 技术上的储备和积累会更深一些。公司同时也时刻关注的最新出来的PE路线的技术,最终我们还是会以非硅成本、制造成本和产品的性价比来作为我们选择技术路线的依据。

 

Q公司未来电池业务的规划,是否往一体化厂商发展?

A板块电池制造板块是独立运营的,跟我们现有新能源,电站业务板块它是独立。公司未来把新能源的这个板块作为未来发展的一个重点的板块,我们会适当地往上移,整个电池制造作为我们新能源板块的最重要的这个重心。对下游业务来讲,未来我们之前对外公告的三年建设6 GW的目标不会缩减。由于整个新能源制造我们多了一个核心产品,其实会增大我们下游电站的竞争力。未来我们epc这一块我们对于特别优质的电站和我们聚焦区域内的项目,我们会继续增大持有,这块也会助力我们对于下游电池片业务销售。

一体化看法未来还是要走专业化的路线。未来的趋势是更专能做专业的事情。所以我们一直觉得整个产业链里面,电池片尤其未来高效电池片的研发和量产制造是技术含量是最高的,我们也有心也有实力能够在这一块领域里面做到行业里面领先。也不排除我们未来整个市场做起来以后,在产业链上下游里面做一些合作或者以产能布局。

HJT我们一直也充分研究。对于量产化来讲,我们更关注的是产品的非硅成本和未来的产品盈利能力。HJT是一个非常成熟的这个技术,然后20多年前就已经量产了,它的核心问题还是在于它的量产的非硅成本盈利能力我们认为现在至少在未来3年和TOPCon还有一些差距。

 

QTOPCon电池定位及盈利能力?

A预期我们TOPCon的投产以后跟PERC之间还会有一定的利润溢价空间。这个具体可能主要跟高效电池的市场供需关系和客户的终端接受度来定义。我们的主推的模式还是电池加应用的模式,其中这个电池这块我们还是以国内销售为主,而且电池销售大家应该知道对于品牌的依赖度是不高的,重要的还是性价比。组件产能我们更多的还是用于我们自有的电站以及未来如果组件产能进一步扩大的话,我们也会考虑海外定位是我们的重点的市场布局。我们对于组件的品牌,我们是会启用04年当时做制造时候的Solarfun品牌,当时品牌在海外出货排名是进过前五的,在海外有很高的认可度和接受度。所以组件的市场我们会逐步地布局在现有的一期电池片这块,还是以国内的销售以及加上我们自己自用电站为主。

盈利空间7分钱左右的一个溢价空间,我们预计到明年由于高效电池还是会有紧缺,所以随着高效电池的紧缺以及TOPCon迭代,我们预期TOPCoc会有一个相对高毛利的窗口期。

 

Q公司硅片环节的储备?EPC的协同作用?

A现有硅片质量对于我们量产电池性能非常重要。对于上游这个我们的硅片供应来讲,我前两年整个的上游硅片的扩产的是非常迅速的,目前硅片已经体现出产能过剩的情况。我们预计到明年这个时候整个硅片的供应应该是不是很大的问题,我们更关注的还是未来N型硅片供应的质量。

我们跟龙头包括通威,隆基,中环,锦州阳光,包括现在新晋企业都有深度的一些合作和交流。我们预计在以上的一些合作伙伴中,以N型硅片薄片化的进程以及他们的质量来选择我们的供应。不排除我们自身对于一些新进的供应商的股权合作或者未来布局。但是我们眼前我们重点还是放在我们自身的电池制造环节。

EPC业务协同作用公司从14年开始深耕国内的地面电站以及分布式包括自持以及EPC业务。我们现有的存量也超过一个GW,都是在东部的优质的区域进行储备的电站,对于很多央企来讲都是优质资源。所以我们会和部分央企进行合作,出售了一些我们存量待补贴的电站来换取和央企更紧密的合作。

我们现有在开发中的6个GW的项目,未来大部分项目也会跟我们战略的央企合作,这些的合作都会带动我们未来组件的需求,以及央企未来做epc时候衍生的一些业务的组件需求,对我们电池片的下游的市场开拓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QTOPCon电池硅片尺寸?

A:目前的一期上线的产品定位还是以182的硅片为主,主要考虑到我们也调研了210确实现在也有少部分人在做,但核心问题还是考虑到现在210的N型的电池片,整个的同心圆的比例要比182比例要高很多。同时我们现在的182硅片的厚度在130μ左右,210的薄片化的碎片率比182要差很多。但是我们的设备是兼容210的。

 

Q储能业务未来产品延伸?

A公司储能业务聚焦于三个方面。第一个就是储能设备的销售,这部分主要就是电磁舱,直流侧设备。第二部分我们就是聚焦于储能电站的系统集成,包含了直流侧、交流侧还有一些EMS的部分,以及整个储能电站设备的调试并网等。第三部分我们会直接参与投资高收益的集中共享储能的独立储能电站运营获取运营收益。截止11月底,华能项目内蒙古并网了180MW的风电厂配套储能项目的系统集成。包括湖北仙桃已经并网的120GWh的集成系统,其中60风冷,60液冷。系统集成还有两个约40-50MW的项目。我们今年目前会并网验收的大概有接近400MWh的系统集成业务。所以我们的直流侧销售、储能电站系统集成业务实际上基本上是各一半。

电芯我们和亿纬锂能合作建设储能电池电芯,但合资公司由亿纬并表,因此公司聚焦于pack 和系统集成的工厂,从直流侧的设备销售到储能电站系统集成以及直接投资独立储能建站三个部分。

我们的储能业务和新能源业务的它的协同性是非常强的。首先对于我们做epc的大型风光储或者是光储或者是新能源加储能项目来说,有了我们现在N型高效TOPCon电池技术以及组件发电技术这样的加持,加上我们的全产业链的磷酸铁锂储能从设备到系统集成的优势,我们就可以为合作伙伴打造更有性价比收益率更高的光储系统解决方案。其次,公司储能业务目前现有板块在项目的开发以及epc以及运维服务方面,主要的合作伙伴在国内就是央、国企的发电集团。在这一块,那么我们的新能源和储能业务更可以在项目资源,在系统解决方案,在这个客户资源方面实现更深的协同来更为良性更为快速地增长。

最后从全球的双碳的赛道上来说,光伏+储能已经会成为未来10年到30年非常核心的发展的道路。在这个领域,包括在国内我们也面向工商业推出了一百千瓦,两百千瓦的模块化智能化的全液冷的柜子储能系统,主要就是和我们的工商业分布式,包括未来国内和海外的工商业分布式以及户用光储系统,实现产品系统解决方案。

 

Q光伏产业周期角度怎么看TOPCon的红利?

A我们也是看到了整个TOPCon尤其是高效电池在未来至少两到三年,保守估计是一个非常好的窗口期。在这个技术迭代的时候,往往都会有一个窗口期的红利,整个的perc目前主流的龙头的利润空间在一毛多钱,那对于一些高效的电池来讲会更高一些。目前整个的量产的TOPCon的非硅成本已经和PERC的非硅成本相差在5分钱左右。对于做组件端,我们预估由于它转化效率会高,它的非硅的除电池片以外的成本会进一步的降低,我们预计在有三分钱以上的空间。

对于组件端的客户对于TOPCon产品的溢价,一般性会有一毛钱甚至以上。在海外尤其是东南亚、中东地区的话,溢价会更高,甚至达到两美分的水平。所以我们预计随着国内土地资源尤其中东部来讲越来越紧缺,以及海外市场类似像沙漠地区的爆发。所以高效电池片一直会是会有紧缺的。我们预计现有的到明年后年甚至到2025年,目前的高效电池片的窗口和目前的利润空间会维持,不排除可能会拉大的可能性。

 

Q储能海外如何布局?

A目前来说,我们基本上销售额全部是来自于国内,但是我们已经开始启动了对海外业务的布局。海外储能的主要业务还是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北美以及欧洲,再加上澳洲、日本等等其他国家,他们的认证流程是非常长。

公司的思路我们首先要把新一代的特别是基于这个大安时、长寿命的磷酸铁理专用储能电池所搭建的,采用更为稳定可靠的液冷技术所搭建的综合解决方案来推向海外。在海外来说,锂电池储能系统正在迎来系统技术和电芯包括高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的解决方案的变化机会。

我们会一方面做好海外产品和系统的认证,一方面我们沿着这个三个重点地区布局好我们的这个海外的业务。所以我们现在正在开始做系列的海外认证。海外布局由于我们智能电网业务板块销售的这渠道以及我们的合作伙伴重点在欧洲围绕着我们在立陶宛的全资子公司,在波兰以及波罗的海地区我们和新能源的运营商保持非常良好的合作关系。我们将围绕着欧洲的波罗地海地区和东欧地区,以及我们在中东围绕着沙特在海湾国家地区,(这个地区由于目前的电价政策和绿电的一些优势正在进行一轮变化,机会即将显现)。东南亚地区和亚太地区,我们已经有一些电力公司合作伙伴正在商讨明年的总规模达到1.5GWh级别项目的前期工作。我们可以预测的 2023年储能业务的主要的部分还是发生在国内。但是从2024年开始,海外业务的占比将会明显得到持续的一个提升。

 

QTOPCon团队介绍?

A公司总经理龙总2000年进入光伏行业,曾任职尚德电力十一年,分别担任太阳电池制造经理、太阳电池分公司总经理、组件事业部总裁、全球电池组件事业部总裁、硅片事业部总经理、集团高级副总裁。在2020年11月到2022年的5月份担任中来光电的总经理,全面负责N型TOPCon电池及组件的相关业务。林洋太阳能的法人代表沈东东先生2007年就读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太阳能光伏系。2010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太阳能研究所担任研发工作,具有15年的光伏电池研发经验。

 

QTOPCon设备采购情况?

A2017-2018的时候使用了捷佳伟创、拉普拉斯、罗伯德克等。公司会选择目前最先进的主流设备供应商。公司04年就开始做光伏电池,和主流电池设备厂商关系密切。

 

Q激励计划的回购?

A今年3月份公告回购1.5-3亿元,目前回购大概1亿元左右,将在明年三月份前完成。公司会结合业务布局,围绕高效光伏电池团队、光伏epc团队和储能团队的技术生产、运营销售的关键人员进行激励。

 20221204


温馨提醒:用户在赢家聊吧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文中出现任何联系方式与本站无关,谨防个人信息,财产资金安全。
点赞8
发表评论
输入昵称或选择经常@的人
聊吧群聊

添加群

请输入验证信息:

你的加群请求已发送,请等候群主/管理员验证。

时价预警 查看详情>
  • 江恩支撑:6.01
  • 江恩阻力:6.76
  • 时间窗口:2024-06-16

数据来自赢家江恩软件>>

本吧详情
吧 主:

虚位以待

副吧主:

暂无

会 员:

8人关注了该股票

功 能:
知识问答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