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返回主站
F10资料 推荐产品 炒股必读

220222 均胜电子 交流纪要

  • 作者:牵手无尘666
  • 2022-02-26 12:00:31
  • 分享:


Q为什么均胜安全在过去一年当中有一个比较大的亏损?

A亏损有几点情况。第一个是在过去的一年当中,由于持续的行业缺芯影响,给我们客户带来的一些销量的下滑,从而影响到所有产业链上的供应商,我们也是其中之一。由于客户订单量的一个减少,不管是延后还是暂时的砍单,对我们的收入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作为我们一个已经在规模效益上发挥到极致的企业,这个杠杆是会有两面性的。在这种情况下,对我们影响最直接的是毛利的下滑,因为在收入下降的同时,我们的成本几乎没有变化,所以大家其实能看到在过去一年当中,整个均胜的毛利又在持续的下降,现在下降到了 10%以内,这是一个最直接的原因。另外一点,成本上还可以再细分,成本还是有一定的上升,不仅没有跟着收入下滑而减少,反而上升了,这是上升的最主要的原材料。大家也看到我们在回复函当中有提到丙烯、铝、铜,甚至方向盘上的合金材料等等,在去年特别是在三四季度都有了一个大幅的上涨,对我们原材料的产价格产生了 6 个多亿的影响。此外在运费上,由于我们本身的产能还在逐步的整合当中,所以我们不得不采取跨区调配、跨区运输的情况,再加上运费的一个提升,所以我们在去年全年又有差不多三个多亿的运费的额外增加,从而导致全年在这两项上的成本增加差不多是 9.5 亿人民币。另外由于我们整体依旧受到新冠相关的一些影响,我们的一些被动的停工、停产方面差不多是有 6 亿的影响。因为我们在 2020 年的时候,这一块我们有单独计提的一部分,当时和现在最大的一个区别在于北京市政府要求强制停工停产,而现在是政府的停工停产已经不存在了,但是由于我们自身的确还有一些新冠,包括客户等各方面一些影响,不得不减产等等,这些所造成的一个影响都在里面。另外我们在过去一年实际上也还在持续的进行整合当中,也产生了一些相应的整合费用。我们在过去还有一些相关的中介费用等等,所以才造成了整个均胜在过去一年当中单体单体亏损达到了 19.5 亿人民币,这些在我们的报表当中、回复函当中都是有体现的。

Q在 2022 年该如何把均胜安全的亏损给解决了?

A首先我们定性的来讲,我们今年对均胜安全的要求是至少要达到盈亏平衡,对于 19.5 亿亏损,企业如何达到盈亏平衡?实际上这里面有几点。第一个最重要的就是如何提升毛利率,提升毛利率很大的一种情况是由我们的收入提升所带来的,而收入提升又来自于随着外部环境和自身订单结构的调整所带来的收入上升。我们预计今年全年均胜安全的收入体量在 340~350 亿人民币,去年的数据是 323 亿,而我们可以看到在这样规模情况之下,但凡有一个点毛利的提升,给我们带来税前利润的增加差不多是 3 亿人民币以上了。所以如果我们能提升两个点到三个点的毛利,这部分给我们带来的一个毛利增加,包括经营性净利润的增加已经非常的多了,可以达到将近 10 个亿,如果能提高 3个点,将近9 个亿的 1 个水平了,这个是其中的一点。第二,我们看到过去一年原材料价格的上升所带来的额外成本,我们需要在今年逐步的转嫁给客户,怎么转嫁?我们和客户在谈赔偿,基本上对于主流的客户,我们都会有一个直接的赔偿金额,赔偿将陆续的跟客户最终来确定。截止到目前为止,已经有相当一部分的客户同意了在今年的一个赔偿,所以在今年的利润里面也会有一大部分的赔偿金额体现在我们的利润当中。第三是我们从精细化管控的角度去考虑的,今年在消费管理和销售费用这两项费用当中,我们对于业务的节约差不多是要达到 6,900 万美金,也就是四点几亿人民币。一旦所有的部分都可以按照我们的计划达成以后,那么均胜安全做到盈亏平衡应该是没有什么太大问题的。从一季度截止到目前初步的报道情况来看,整体经营性的结构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显著改善。一季度我们目前依旧面临的原材料价格上升的压力,因为不可能跟去年四季度一下子有天壤之别,大家也可以在相关的一些原材料价格上的数据当中可以看到,所以这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Q公司在汽车电子业务的发展情况怎么样?

A从 2021 年的 7月份开始成立均胜智能汽车研究院,并且挖来了郭继舜博士作为院长和均胜电子的副总裁,这个动作也意味着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将会在这个领域有着极大的人员还是资金的投入和非常明显的产出。首先我们对于智能驾驶领域的定位,我们需要做全市场为数不多的 Tier1 供应商的,那么作为 Tier1 的供应商,实际上现在市场上的确有一组题材比较火热的,大家关注度也非常高的这样的合作模式。但是必须要承认的是这个领域其实现在刚刚开始,虽然在时间上并没有任何的先发优势,但是我们想做的事情以及我们积累出来的能耗,将会远超过现在市场上能看到的任何合作。整个智能驾驶要做预控制器的解决方案,在这个解决方案里面实际上分为好几层,首先是硬件层,硬件层我们分成预控制器本身的硬件,毫无疑问均胜自己来完成。第二个是传感器,也包含了航母波雷达、高精地图、驾驶员监控摄像头,还有激光雷达等这一系列的一些硬件产品。目前在个别领域选择跟其他的供应商合作的模式,然后在未来也不排除这些硬件自己来做自己落地的可能性,毕竟做这样类型的硬件,我们有非常成熟的供应链体系,以及我们自身比较好的全球比较领先的硬件制造能力,可以支持做这些事情。第三个应该是执行器我们肯定是不做的,所以这些是硬件层均胜做的事情。第二个是平台层,平台层就是中间层,中间层软件的整体架构,全部都是由我们自己来完成的,它相当于整个软件的基础。第三个是应用层,应用层又分成了在不同的车辆的定位当中该做什么样的事情,更多的把车辆定位分成两个领域,一个是行车上的功能,一个是泊车上的功能而每一个领域又分成算法软件层和功能软件层。在算法软件层里自己要做的主要来自于感知融合算法、视觉算法、定位算法、决策规划算法和运动控制算法,以及已经有积累的主动安全的融合算法,在应用层更多的将做行车功能,以及 360 全景自主泊车、记忆泊车、召唤等这样跟泊车相关的软件功能,也都将由我们自己来开发完成,这将会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算法的决策系统,整个决策系统将由智能汽车研究院来完成,所以大家能看到在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智能汽车研究院将会在人员上有非常大规模的扩张,截止到目前虽然人不多,但是定下了在明年春节以后入职的员工,包括 985、211 已经签订三方协议的员工其实已经有非常多了,可能到明年年底大概的规模会在 200 多人左右,到后年年底可能会突破 400~500 的规模。这是目前公司的架构想做的一些事情,但是要做到这些事情,有算法必须还有算力的支撑。这里指的算力更多来自于目前市场上一些主流芯片,能做到跟智能驾驶所匹配的算力的芯片,目前在全市场当中为数不多,很多的芯片厂商也正在加紧的研发当中,虽然不能提他们的名字,但是可以确定的告诉大家,我们跟全球的头两大的芯片公司以及国内最头部的芯片公司实际上都有在谈,当然一开始不可能全部都谈下来,大概率会在全球头两大当中选择一家,目前还处在商务的洽谈阶段,而在国内自主芯片当中,也会和头部的芯片会有一些深入的合作,这些合作将会在明年上半年逐步的落地,国内的这边会先快一些,预计也会在 2022 年上半年通过一系列的公司活动以及新闻公告等形式,让大家来知道我们在这个领域当中推进的程度。至于具体的预控制器解决方案,最快将在2023 年落地,解决方案有不同的 level 规划,首先可能是更多的集中在 L1 以内的低性价比的解决方案,这个非常快就可以出来,也不需要太高的芯片的算力。第二个所说的是性价比相对来说比较高,集中在 L2 级别的,可能更多的会跟自主的芯片进行合作。第三个时间再晚一点就是高算率的智能驾驶平台,针对的更多是 L2 级别以上,甚至于到 L4 级别的智能驾驶的预控制器平台。基于这些不同 level 的不同客户群体的平台,将通过跟芯片公司的合作,具体订单的落地等一系列的形式,让大家来看到这在几年当中,我们在这个领域到底要做一些什么事情。智能座舱大家应该也对这块比较了解的,在 2021 年前三季度收入当中有很重要的一块来自于智能座舱,并且很多的收入和利润也是来自于智能座舱。对于座舱的定义,更多的还是在做成综合解决方案的定义上,虽然目前的整个厂实际上并没有采取座舱硬件和座舱预控制器一起采购的模式,但是我们时刻准备着,因为我们对于座舱硬件,按钮,屏幕等都是有相当良好的储备。

Q公司在国内新能源厂商里面的一些业务进展?以及整体上对他们未来发展的评估是怎样的?

A新能源在国内,我们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两个品牌,一个是的大众 MVP 平台,我们是独家;另外是奔驰的 MFA2 平台,MFA2 平台针对的车型目前量还比较小,其实就奔驰的两个车型,所以国内主要的量来自于大众 MVP 平台的爆发。除了这两个以外,我们在国内主要的策略可能跟海外会不太一样,海外直接是跟整车厂谈;而国内直接跟整车厂谈以外,我们还会绑定电池厂商,因为很多的 pack 可能是由电池厂商来完成的,所以我们为他提供 BMS 相关的几个方案,这也是我们其中的一个方式。刚才有提到两个大订单,这两个都是全球平台的车型,包含中国市场,所以未来中国市场如果能拿到那两个订单,我们中国市场的生产和销售也都是由国内对应的公司来进行的,所以目前是差不多这样的一个趋势。

Q原材料上升部分对成本的影响,是要跟下游的主机厂进行一个谈判,具体的进度是怎样的?

A原材料上升的影响,我们跟主机厂在谈判,其实并不是从今年才开始谈的,我们是从去年的四季度就逐步的开始谈了,因为不可能说四季度的原材料价格上升立刻在当季的报告当中体现出来,直接转嫁给下游的难度很大,毕竟在过去那么多年当中从来没有出现过上游涨价这么厉害,从而影响到我们中游的成本的现象,比如可能过去几十年当中出现的一些变化,这种变化必须要传达,不得不传导,否则如果所有的东西都集中在中游,不会向下游传导的话,上游赚钱下游赚钱,中游亏得要死。原材料价格上升不是一个持续性的东西,所以我们必须要跟客户非常明确的说明这样的一个情况。当然目前交流下来,大概的结果是基本上所有客户也都是同意的,个别的客户还在进一步的沟通当中,具体的金额和具体的落定时间现在可能不太方便透露,当然不可能说一下子在某一季的报告当中直接全部都体现出来,一定是会有一个过程的。这个过程到时候我们也可以继续保持沟通金额,实际上这个金额不小,特别是在欧洲和北美这两个地区,金额还是比较的大的,所以我们一旦有新的报表出来,我们可以根据报表上的数字再做一些相应的解读和评估。

Q未来像特斯拉、小鹏等在智能座舱领域自研水平高的主机厂商,是否会摆脱Tier1 直接对接 Tier2,对公司座舱电子业务拓展造成阻碍?

A目前来讲,特斯拉、小鹏很多产品都自己做的模式,确实是困扰我们传统tier1 的一个最大问题。那么对均胜来说,第一,均胜本身最强的是软件和匹配能力,目前均胜已经开始积极介入全球客户的软件定义汽车的研究小组,希望未来我们的软件和算法能力能够支撑未来主机厂的发展;第二,我相术业有专攻,对于汽车产业链这样冗长的产业链,不管是做代工还是提供零部件,相还是有很大的空间;第三,我们也和很多技术专家有过沟通,大家认为 HMI 产品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还是会得到良性的发展。

Q随着后续合资品牌在新能源车上逐渐发力,判断对公司的后续成长贡献主要集中在哪段时间?峰值在什么时候?

A在新能源汽车电子,公司是全球最早做 BMS 的企业之一,已经覆盖了所有的欧系高端品牌,BMS 产品覆盖 12V 到 800V,已经投产包括宝马的 I3I8 产品、大众 ID 系列产品,BMS产品开发周期较长,预计订单的销售额峰值在 2023 年底到2024 年初。智能座舱产品相对开发和认可周期较短,公司 2021年年 3 月份获得的自主品牌订单 10 月份已经sop 投产了,这也代表均胜在中国战略上的决心,去适应中国客户快速响应、快速投产的需求。

Q目前公司汽车电子核心客户中内资品牌份额占比较小,后续公司在客户战略和结构上会不会有调整?

A第一,公司原本客户结构集中在欧系、美系头部客户,目前集团已经意识到中国本土乘用车电动化、智能化弯道超车的速度,远超公司原来的预期,所以公司也在快速的制定新的关于中国区的战略,目前对头部的造车新势力已经有所突破,有了实质合作。第二,目前在准备落地中国区的战略,今年也成立了前沿开发部门,加大各方面的投入逐步拓展本土的力量,今年一年公司已经和国内 5家本土的主机厂展开了真正的业务合作,预计明年会有更多智能座舱的产品在中国的头部的自主品牌中落地。

Q新项目和订单的一些情况如何?

A2021 年我们全年拿到的订单应该也是有 500 亿人民币左右的规模,相对来说比过去可能要稍微少一些,具体的拆分可以等到 4 月份的时候再看,因为整体的订单量跟整车厂的发包,以及和我们自身等各方面都有关系,每年也没有办法进行一个直接的比较。但在订单里面,我们可能着重的要强调智能座舱域控制器的订单,在过去这块订单拿到的量是非常的大,并且我们现有产生收入的智能座舱域控制器的订单,我们是基于瑞萨的芯片。从新的订单开始,我们都会基于高通的芯片,因为瑞萨后面也不是很好,所以我们都逐步的再往高通的方案在传导,并且这个量也将会有一个比较大的提升,这一点可能是在过去一年当中订单里面的一些亮点。另外对于华为的订单,我们正在努力的突破当中,这个是我们跟华为一起去合作的东西。今年来说,我大家可以把重点放在新能源上面订单落实的情况,因为现在还处在一个报价阶段,但是这两个订单的量非常的大,所以大家可以期待一下。第二个就是我们跟华为的一个持续推进。第三个,我们在智能驾驶领域的合作以及订单的落地,在今年上半年都应该会有相应的一些落地,以及我们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让资本市场知晓一些内容。

Q均胜研究院目前在集团内部的定位是怎样的?还有目前的人才储备以及发展的情况如何?

A均胜研究院因为是去年 7 月份成立,到现在为止才半年多一点的时间,所以它还处在一个比较初期的阶段。均胜研究院目前已经在展开的商务和即将落地的情况,应该我是比较超乎市场的一个预期的。大家一直觉得均胜研究院都是公司为自己快速的把项目落定,实际上因为本身我们对智能汽车研究院的定位是一个硬性组,是一个一级的公司的定位。此外整个上市公司对于智能汽车研究院的支持,可能更多的是在业务部门上,其他事业部对他的支持,以及我们说从研发或者说资金投入上的一些支持,还是非常显而易见的。另外人员的配置也正在不断的加强当中,我们可能更多的还是以研发软件工程师为主,目前除了行政以外,主要的软件开发工程师的主要角色都已经到位了。我们在接下来几个月当中还会有陆续入职的一个过程。因为大家也知道春节刚过,很多工程师可能要到之前公司的年终奖拿好以后再陆续的走这个程序,在我们这里来入职,还需要一定时间,今年的 6 月份还会有一大批已经跟我们签订三方协议的 985、 21 院校重点研究生的毕业生进入,因为如果全部招非常有经验的工程师,成本上也招不起。作为我们来说,我们还是有一个梯队建设的需求,因为要做一个很长期的规划,人才的一些储备和培养也是需要逐步来进行的。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告知删除


温馨提醒:用户在赢家聊吧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文中出现任何联系方式与本站无关,谨防个人信息,财产资金安全。
点赞9
发表评论
输入昵称或选择经常@的人
聊吧群聊

添加群

请输入验证信息:

你的加群请求已发送,请等候群主/管理员验证。

时价预警 查看详情>
  • 江恩支撑:16.16
  • 江恩阻力:18.18
  • 时间窗口:2024-06-09

数据来自赢家江恩软件>>

本吧详情
吧 主:

虚位以待

副吧主:

暂无

会 员:

12人关注了该股票

功 能:
知识问答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