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返回主站
F10资料 推荐产品 炒股必读

A股千亿市值医药生物企业,迈瑞、药明、爱尔眼科、恒瑞…8家缘何屹立不倒?

  • 作者:友邻之悦
  • 2022-05-14 14:35:32
  • 分享:

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优秀的企业,具有的潜质其实也是相同的。

截至2022年5月9日收盘,A股申万行业中的医药生物板块,仅剩8家企业总市值超千亿元,按照市值由大到小依次为迈瑞医疗、药明康德、爱尔眼科、恒瑞医药、片仔癀、智飞生物、万泰生物复星医药

▲数据来源医趋势,Choice

8家企业代表着不同的业态,也都是各自领域的龙头。

虽然除了身处“IVD+HPV疫苗”领域的万泰生物以外,其他7家也都遭受了来自市场不同程度的“洗礼”,市值被打掉11%-42%不等。跌幅最大的是近年来颇受争议的恒瑞医药(-42%),其次是片仔癀(-32%)、智飞生物(-23%)。

但无论如何,这些企业依然站在千亿市值之列,作为行业龙头,仍是同类企业可望而不可即的存在。

通过8家千亿市值的企业分析,我们希望能够看到一些共通性。


13家“缩水”至8家,最小20岁,最大31岁


在2022年1月1日,总市值超千亿的企业共有13家。彼时,云南白药、凯莱英、长春高新、康龙化成、泰格医药这5家公司也但站到了超千亿市值的位置。

仅仅不到半年的时间,仅存8家。

▲数据来源医趋势,Choice

从成立时间来看,这8家企业中,6家的成立时间相对集中在1995年-2000年这5年

万泰生物“年纪最大”,成立于1991年,现年31岁。三十而立,以1435亿元的市值排名A股医药生物板块第7位。

爱尔眼科“年纪最小”,成立于2003年,现年20岁。风华正茂,以1962亿元的市值排名A股医药生物板块第3位。

也就是说,这些企业都至少在市场上经过了20年的摸爬滚打,才走到今天。一方面,说明企业的发展壮大需要时间。但也说明要想成为一家“百年老店”,这些最大才31岁的千亿市值企业还有着漫长的路要走。

从企业组织形式来看,目前最受市场宠爱的迈瑞医疗、药明康德是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片仔癀是地方国有企业,其他5家均为民营企业。

从省份分布来看,南方城市更受欢迎。

5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副司长王翔在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布会上解读《规划》时指出,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经济圈成为全国生物经济创新高地。约80%上市企业、90%国家一类新药、85%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产品,来自这些区域。

8家企业均分布在四大“全国生物经济创新高地”。

▲数据来源医趋势,Choice


从员工总数来看,你会惊讶地发现截至2021年末,员工人数最多的竟然是集“制药、医疗器械与医学诊断、医疗健康服务”为一身的复星医药,而非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药明康德、爱尔眼科。

而就人均营收贡献而言智飞生物以人均639万元排名第一,是排名第二的片仔癀(310万元)的2倍多,迈瑞医疗的3.7倍。

凭什么成就千亿市值?


汇总8家企业的营收、研发、研发占比、利润、利润率五项数据,并标记了各类数据的前三名,发现其中6家企业至少有一项上榜。

但市值排名第2的药明康德、第3的爱尔眼科在这几项指标中,都未能占据前列。与此同时,这两家企业的业务与另外6家有着截然不同的模式。市场对于不同业态的衡量指标不同。

要更多了解这8家企业,还要从业务模式出发。

▲数据来源医趋势,Choice


01



迈瑞医疗——医疗器械的“黄金十年”

“三年前,我们率先做出中国医疗器械产业进入‘黄金十年’的预判。时至今日,‘黄金十年’即将行 至半程……新形势、新变局的出现非但没有打乱行业发展的主线,反而促使‘黄金十年’的成色更加充足。”迈瑞医疗董事长李西廷在该公司的2021年年报中如是写道。

医疗器械不仅与医疗密切相关,也与高端制造息息相关。制造业的特点,在医疗器械这个行业里也能见到——有规模优势、有汰小留大、有行业兼并,自然也有强者恒强的龙头效应。

中国医疗器械领域,迈瑞医疗就是前所未有的龙头。

根据2021年营收数据,市值第1的迈瑞医疗营收253亿元,同比+20%。营收在8家不同业态的千亿市值企业中仅排名第4

但迈瑞医疗的发展非常均衡,研发费用、研发占比、营业利润、以及利润率均排在第3。其中研发投入在2021年攀升到25亿元,同比+35%。

▲数据来源迈瑞财报

迈瑞医疗三大主线业务——生命息与支持、体外诊断、医学影像,贡献营收的99%

同时,迈瑞重点培育的四大新兴业务——微创外科、动物医疗、骨科、AED也在稳步推进。这些高潜力业务的多元化布局和技术突破将会极大地拓展迈瑞的可及市场和核心能力,成为未来新的增长极。

02



药明康德——CRO领域“铁打的营盘”

俗语“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对于中国CRO行业来说,药明康德就是那个“铁打的营盘”。

2022年初,A股13家达到千亿市值的企业中,药明康德、凯莱英、长春高新、泰格医药均在列,占据了将近1/3的比例。而时至今日,药明康德成为仅剩的一家。

凭借2738亿元的市值,药明康德站在了市值榜第2。超越了恒瑞医药。“卖铲人”比“淘金者”更受市场青睐,也是令人唏嘘。

2021年,药明康德营收229亿元,同比+47%。在不确定的大环境中,这显示了药明康德的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数据来源药明康德财报

从各业务占比来看,化学业务是药明康德收入的主要来源,占比61%。其次依次为测试业务(20%)、生物学业务(9%)、国内新药研发服务部(5%)、细胞及基因疗法业务(4%)、其他。

化学业务是药明康德增速最高的业务,同比+47%。是药明康德业务增长的最大驱动力。

细胞及基因疗法业务是其唯一下滑业务,同比-3%,主要受到美国区业务由于客户产品上市申报推迟和新冠疫情的影响,不过该业务中国区增长迅速,实现收入同比+87%。药明康德对这一业务寄予厚望,希望其能够加强平台间业务导流。

03



爱尔眼科——眼科医疗服务的品牌连锁

爱尔眼科是国内眼科医疗服务行业龙头上市公司,头部医疗连锁的永续属性依旧。总体来讲,爱尔眼科是将医疗流程简单化、标准化、专业化,通过可复制性来进行业务扩增。

同CRO模式一样,这也是一个需要大量人力资源的行业。爱尔眼科独有的商业模式主要是分级连锁机制人才培养体系体制,加上近年来盛行的合伙人模式,这三大块构成了爱尔眼科的护城河。

2021年,爱尔眼科增长引擎依然强劲。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50亿元,同比+26%;实现归母净利润23亿元,同比+35%;实现扣非净利润28亿元,同比+31%。

▲数据来源爱尔眼科财报

屈光项目、视光服务项目、白内障项目分别贡献了营收的36.80%、22.52%、14.61%,累计占比74%。其中,视光服务项目同比+38%,贡献了单个业务的最高增长。

爱尔眼科的潜力与软肋都在其商业模式的创新。品牌连锁是把双刃剑,顺境时几十家连锁店都可享受到“光环”。但某个单位出现问题时,却也可能祸及全局。作为全国性品牌医疗连锁机构,安全是第一位的。


04



恒瑞医药——制药一哥等待“浴火重生”

医药行业充满的压力与挑战,恒瑞医药2022年以来感受颇深,股价最高跌幅一度超过70%,目前在30元/股左右徘徊。

医保谈判加速创新药进入医保目录,加上创新药同质化竞争日益加剧,恒瑞医药的发展遭遇较大业绩压力和转型挑战。


2021年年报,恒瑞医药实现营业收入259.06亿元(-6.59%),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45.30亿元(-28.41%),扣非后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42.10亿元(-29.53%)。主要是受到集采和PD-1单抗谈判降价拖累业绩。

▲数据来源恒瑞医药财报

不过,目前看来,恒瑞医药存量的仿制药大品种中,大部分已经被纳入集采,对于恒瑞医药业绩的影响在2021-2022年集中体现,未来集采对于业绩的负面影响将边际递减。

恒瑞医药正在试图打造全方位、 多器官覆盖、多元化战略支柱。

▲恒瑞医药领域分布

“坚持高强度研发投入,多个创新药进入临床后期”是恒瑞医药被看好的一大原因。2021年,其研发投入为62.03亿元(+24.34%)。

随着创新药上市数量增加和放量,创新药收入占比将不断提升。与此同时,恒瑞医药正在精简其销售体系,销售人员数量由年初的17138人优化至13208人。


05



片仔癀——中药神话

片仔癀是一家中药企业,也是8家企业中唯一的一家地方国有企业,由成立于1956年的原漳州制药厂在1999年改制而成。

以1799亿市值,片仔癀在A股医药生物板块排名第5。前几天,片仔癀的市值甚至超越了恒瑞医药,短暂地当了几天“制药一哥”。

但与此同时,片仔癀2021年营收仅80亿元,A股医药生物板块中,同期营收比片仔癀高的有61家。不过片仔癀的利润率达到36%,与迈瑞医疗并列在8家千亿市值企业中排名第3。

▲数据来源片仔癀财报

片仔癀将其业务分为医药制造业、医药流通业、化妆品&日化业、食品,前三个业务分别在总营收中占比50%、39%、11%,食品类的占比几乎可以忽略不济。

医药制造业的核心品种片仔癀系列2021年实现收入37.01亿元,同比+46%,占总收入比例为46%,毛利率81.79%。培育品种安宫牛黄丸2021年实现收入近1亿元,毛利率50.72%,处于快速放量期。

未来,片仔癀将继续实施“多核驱动,双向发展”的新战略蓝图,即——做优片仔癀,做大片仔癀牌安宫牛黄丸,做强片仔癀化妆品。

2005年以来,片仔癀共发布16次调价公告,国内价格由最初125元/粒上涨至现在590元/粒,几乎一年一涨。去年在线上平台,片仔癀的价格一度炒至1600元/粒。与此同时,片仔癀的研发投入在2021年翻倍达到2亿元,但在8家千亿市值企业中,仅与处于眼科服务行业的爱尔眼科的研发投入持平。


06



智飞生物——“疫苗第一厂”

“疫苗第一厂”智飞生物一直以来与“代理默沙东HPV疫苗”绑定,这是智飞生物快速腾飞的基石,也是其发展的掣肘。

智飞生物也一直知晓自己的这一弱点,不断强化其自研。截止2021年末,其自主研发项目29个,已经住临床及申报的项目16个。

2021年,智飞生物营收307亿元,同比+102%,主要得益于新冠疫苗增量以及 HPV 疫苗恢复贡献。营业利润120亿元,8家千亿市值企业中最高

▲数据来源智飞生物财报

从产品分类来看,自主产品营业收入97亿元(+708%),其中智飞龙科马实现营业收入84亿元,主要为新冠疫苗贡献。

自主产品占比从2020年的8%上升至32%,但这一比例的快速提升主要得益于新冠疫苗,而未来新冠疫苗的红利是否可以持续,还有多大的发展空间,目前还是一个未知数。

代理产品占比68%。但如果排除新冠疫苗业绩,代理产品收入占比94%

单一产品结构抗风险能力差。日前,WHO免疫战略专家组(SAGE)审议认为,只接种1剂次HPV疫苗,可以产生和2-3剂次同样的免疫效果,可有效预防由HPV感染引起的宫颈癌。三针变一针的理论,意味着智飞生物的HPV疫苗长期逻辑将受到挑战。


07



万泰生物——IVD、疫苗双驱动

58亿的年营收、1435亿的市值,巨大的反差,万泰生物凭什么?

2020年以前,万泰生物是一家以体外诊断试剂为主业的医疗器械公司,体外诊断业务占其总营收比重超80%。2020年,随着独家掌控的国产二价HPV疫苗“馨可宁”上市,万泰生物的另一条营收增长之路开启。

从2021年年报来看,万泰生物营收58亿元,同比+144%。利润率达到40%,8家企业中最高。

▲数据来源万泰生物财报

疫苗业务收入首次超过体外诊断业务,占比58%,正式实现体外诊断和疫苗“双轮驱动”。

二价 HPV 疫苗是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预计HPV疫苗未来3年仍可为万泰生物贡献持续快速增长的现金流。不过智飞生物的HPV疫苗面临的风险,对于万泰生物也同样存在。同时,国产HPV疫苗的赛道竞争激烈,尤其是更具保护效力的九价疫苗。

IVD 业务2021年收入23亿元,+59%, 业务的增长主要来自于诊断试剂和活性原料。

万泰生物体外诊断产品线全产品线布局,包括免疫、分子、POCT等全领域覆盖,提供IVD整体解决方案,且已建立10多类共300多项原料产品线。


08



复星医药——复合业态的“复星系”

8家千亿市值企业中,复星医药是唯一一家“复合业态”的企业,业务板块包含了制药、医疗器械与医学诊断、医疗健康服务

这与本身复星集团的“无所不包”的风格相一致。

不知道是不是市场对于其多元化的风格有些担忧,虽然复星医药的营收是8家企业中最高的,但是总市值最低,仅1013亿元,堪堪跻身千亿市值之列。

2021年,复星医药营收390亿元,同比+28.7%。制药、医疗器械与医学诊断、医疗健康服务分别贡献总营收的74%、15%、1%。

▲数据来源复星医药财报

在占比最高的制药板块,抗肿瘤及免疫调节、抗感染两大业务扛起制药营收,主要是抗肿瘤及免疫调节板块的汉利康、汉曲优、苏可欣,以及抗感染业务中的mRNA 新冠疫苗复必泰。

汉利康、复必泰的单品营收超10亿元,CAR-T产品营收未超过1亿元。

2022年开年以来,复星医药先后中标了默沙东、辉瑞两家企业的新冠小分子口服药MPP(药品专利池)项目,可以同时生产原料药和制剂。这有望成为其未来新的增长点。


市场瞬息万变,千亿市值的企业也在不断变化。

而那些在千亿市值榜单中屹立不倒的企业中,其实在业务、营销、战略、文化等方面,都并非只有一两项比较突出,而是各方面都做得不错。

· END ·


温馨提醒:用户在赢家聊吧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文中出现任何联系方式与本站无关,谨防个人信息,财产资金安全。
点赞9
发表评论
输入昵称或选择经常@的人
聊吧群聊

添加群

请输入验证信息:

你的加群请求已发送,请等候群主/管理员验证。

时价预警 查看详情>
  • 江恩支撑:39.7
  • 江恩阻力:44.66
  • 时间窗口:2024-07-01

数据来自赢家江恩软件>>

本吧详情
吧 主:

虚位以待

副吧主:

暂无

会 员:

422人关注了该股票

功 能:
知识问答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