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返回主站
F10资料 推荐产品 炒股必读

未来十年投资医药 不能踏空“创新”

  • 作者:胥yyy亮
  • 2020-03-16 10:49:42
  • 分享:

时间2020年3月15日 来源红刊财经

疫情导致多数行业产业链受损,而医药医疗及互联网服务可能是唯二在疫情后逻辑改善的行业。

至少在下个十年,医药投资的一大核心逻辑将是“创新”。

创新产业链中重要一环——生产外包领域(即CXO)能旱涝保收。

现金流折现是应用最广泛的创新药估值方法,但这是模糊的正确。

面对此次疫情,医药股因其特殊性,短期内一些口罩、诊疗等概念被热炒,细分子板块收获不少涨幅,医药股普遍也相对跑赢市场。不过长期而言,相关公司的基本面才是最重要的。

本期《红周刊》邀请的深圳市森瑞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存表示,基层医疗建设,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高端设备、新药及疫苗研发等领域必将在疫情过后加速发展,药企业绩也会加速释放。医药医疗将迎来以“创新”为主要卖的黄金十年。目前,研发及生产外包领域(即CXO)及创新药械值得重关注,而生物制品领域首选生长激素,因为其消费属性最强。同时,对于药企而言,强者恒强不管对新药还是仿药均成立。

疫情后医药行业发展逻辑更好、更确定

《红周刊》在私募领域多是多元投资,2005年成立的森瑞投资,为何在2015年股灾后转向单一的医药医疗方向?

林存投资想长期实现稳定收益,必须找到长期稳定增长的行业。过往数据显示,医药医疗领域成长性突出、业绩持续性,且个股内涵丰富、品种众多,非常有利于做专业化投资。

《红周刊》要充分理解该行业,需要多年的积累和沉淀,更需要专业化的团队。

林存没错,我们团队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在医药创新研发及服务、生物制品、医疗器械、医疗服务业及医疗息化等产业上形成了自己的理解。但对重上市公司关注上,我们还是会做减法,长期关注并了解的上市公司相对于整个医疗板块并不多,而实际买入操作的会更谨慎。

《红周刊》说到医药股的投资,少不了谈这次“新冠”疫情。您怎么疫情后医药股的投资价值?

林存疫情导致多个行业产业链受损,但医疗器械及互联网服务可能是唯“二”在疫情后逻辑改善的行业。未来的基层医疗建设、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新药及疫苗研发等都会加速,这会让相关医药企业业绩释放。疫情后医药行业的发展逻辑更好、确定性更高,其估值理应被抬升。

但这需具体分析,如口罩股会随疫情缓解而回调,但诸如连锁专科服务、医药消费品、刚需用药等细分领域在疫情中持续受压制,其长期逻辑完全未被损害,疫情后反而有补涨需求。如医疗器械设备和互联网医院、医疗息行业等行业。

《红周刊》互联网医院的逻辑能结合实例谈谈吗?

林存互联网医院未来市场空间最广阔。互联网医院不是线上咨询,是真正能实现线上首诊、处方的基于线下医院模式,足不出户就能病就诊。本次疫情中互联网医院表现出优秀的便利性,分散了实体医院的压力,也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风险,疫情后料将加速建设。

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医保支付,还有息化企业参与分利润方式等挑战。不过,卫宁健康子公司纳里健康作为杭州市互联网医院的承接方,实现了医保脱卡支付,是我国首个实现医保在线支付的大型城市级样板。

《红周刊》疫苗也因疫情备受关注。

林存是的,疫苗也是我们重关注的领域,特别是疫情后,疫苗研发与使用将更受重视。疫苗产品其天花板据产品不同而各异。一般而言,消费属性更强的品种具有更大的市场空间。如智飞生物代理的HPV(人乳头瘤病毒)疫苗,发达国家的接种率达到60%以上,中国就算打个一折也能有300亿以上市场空间,因此相比天花板我们更应考虑智飞与默克制药间的订单量。在HPV四价疫苗获批而市场并未充分认知其潜力时,我们买入智飞并获得翻倍收益。同时,智飞生物正在审批的肺结核试剂和治疗性疫苗,都将是重大创新产品,一旦获批,对企业成长都有重大推动作用。

CXO是创新领域旱涝保收的行业

《红周刊》下沉到医药个股。我们到森瑞投资在2019年12月31日发布了医药核心资产20强的医药核心指数G20,涉及制药、器械、生物制品、研发及生产外包、服务6大细分领域。这20强核心企业分布在A股和港股,基本都是医药蓝筹。

林存G20,G是Great,伟大的意思,它们具备以下特征1.身处前景广阔的赛道;2.具备优秀的管理团队;3.稳健的财务管理与增长预期;4.国际化视野;5.国内领先的创新能力。我们的选择重在公司,不偏重A股还是港股。在中国制药领域正处于变革期的当下,这些纯创新型药企,都有业绩成长的基石,其成长性能够让我们轻视其短期股价波动。未来数年后,这些公司会进一步成长为更大更强的医药蓝筹,非常适合大型机构配置。

《红周刊》这20强核心标的,您是如何配置的?多数企业的估值并不低。

林存这是核心股票池,配置的话会综合考虑基本面与市场因素择时。目前,我们配置重是研发及生产外包领域(即CXO)及创新药械、生物制品等。

其他领域,比如互联网医疗业务本身处于探索阶段,不确定性较大,而付费会员及私家医生经营模式在中国的推进仍需观望。经过权衡,我们在G20中选择阿里健康作为互联网的代表进行关注,但关注和配置是两回事。

《红周刊》就您重关注的研发及生产外包领域,来谈谈具体的投资思路吧。

林存创新将是未来5-10年医药投资的核心逻辑之一。未来十年医药投资,不能“踏空”创新。无论是老龄化还是消费升级的角度,中国人都渴求效果更好、性价比更高的医药与器械。而在经历多年研发积累后,部分企业已陆续有创新品种落地,创新药械不再是个概念,而是有实在的业绩作为支撑。

我们重配置的是创新产业链中重要一环——生产外包领域(即CXO),CXO领域能旱涝保收。创新药研发能力强的一般都是国外的大企业,但是这些企业因为各种因有产业转移的需求,中国因为成熟的离岸外包服务业务、产能规模、市场红利等,比其他国家更具优势。如越南劳动力成本有优势但是理工科人才不足。另外,中国有14亿的人口基数,在新药的临床试验上,有更多的相关病种的患者,可以志愿临床入组,产生的大数据也更丰富。

因为只是研发服务外包,前期没有研发的风险,不管成不成功都有服务费,开发风险由上游的药企承担,这是典型的“卖水型”行业!目前,无论是药企的研发投入还是CXO企业的订单量,都能充分证明该行业的高景气状态。

《红周刊》结合实例谈谈CXO领域您重的核心指标吧。

林存不同公司各有侧重,CXO涵盖药物发现、料药试制、生产工艺改进、安评、临床直到申报等多个环节。

弱消费、强消费属性的公司都有机会

《红周刊》创新药械的投资逻辑呢?

林存创新药械很复杂,但老龄化需求与国产替代是核心逻辑。其中心血管器械与骨科器械是优质领域。因为心血管领域企业如乐普医疗和微创医疗,在过去两年受到政策或部分海外业务困扰导致估值持续受压制,但目前利空基本被消化完毕,而估值在整个医药板块中偏低。而从国产化率及市场空间,骨关节将是最好的赛道,而港股的爱康医疗与春立医疗是其中的佼佼者。

《红周刊》相比海外的技术优势,国产替代的优有哪些?

林存单纯靠技术驱动的策略不一定适合中国市场。如中国经导管瓣膜修复手术、髋关节置换手术等渗透率远低于西方国家,很大因是进口器械价格过于高昂。而国产器械可能效果稍差,但能通过性价比成倍地提升相关治疗方法的渗透率,对国家、人民及企业自身均有益。况且,在部分领域国内并不比国外差,如可降解冠脉支架、3D打印关节等国内产品均能进入国际先进水平。

《红周刊》怎么器械投资的风险?

林存对于器械投资,我们认为最大的风险是过高的估计产品的潜在市场空间。相比制药、服务等,器械的各个细分领域都不大,因此企业可能会比预期更快的遭遇天花板。因此我们在此领域更偏向于消费属性更弱的企业。

《红周刊》在医药行业消费属性强的,有好的子板块吗?

林存生长激素是生物制品中消费属性最强的领域。生长激素是用于正在发育期的儿童/青少年长高身体的,长春高新是代表性公司。目前,中国青少年中渗透率在3%以下,远低于西方国家的15%以上。长期,可以期待生长激素的成人消费市场合法化,再为产品带来数倍空间。这个行业竞争格局也很优异,国内就长春高新与安科生物两家。在疫苗事件、金磊离职传闻影响下长春高新被严重低估,而行业基本面并未改变,我们在200元以下坚定建仓并获得丰厚的回报。

创新药估值侧重模糊的正确

《红周刊》您刚才提到,未来5-10年医药投资的核心逻辑之一,创新药龙头企业也逐渐被市场认可,但这类创新药企估值是否偏贵?如恒瑞医药。

林存恒瑞目前估值偏贵,但这仅意味着短期涨幅可能较小,考虑到国内优质资产的稀缺性,目前多数创新药企估值稍高但仍具较强长期投资价值。长期恒瑞可能仍可能十年十倍。创新企业要以长期逻辑。新药的爆发力是极强的,一个单品目前刚刚创收,而未来贡献百亿收入/年也是有可能的,因此不能单纯以PE、PEG等方法来简单的给新药企业估值。

《红周刊》对于新药企业,用什么方法估值更合理?

林存现金流折现是应用最广泛的创新药估值方法,其内核是将药企的各条管线在未来能创造的现金流折现到现在,从而得到一个总的市值。此外在大部分情况下,使用预期的峰值销售额乘以相应倍数是一种较为简便的估值方法。

《红周刊》这是极为困难的。

林存是的,给新药企业进行估值很困难,多数也是“不靠谱”的,特别是考虑到海外新药销售经验不适用于国内市场,且中国未来政策的不明确性,创新药企的估值模型中很多关键假设可能带来较大误差,但模糊的正确是存在的。从另一方面,困难的估值方法导致创新药企可能被过分低估,从而带来投资机会。例如,我们无法确切地估计企业的价值,但能够肯定200亿的达生物、30亿的歌礼制药已被低估,并于该市值时建仓前者。

对创新药企的投资仍然赚的是估值的钱。任何一个研发进展,一个科学家加盟,一项合作协议,在本质上都将使企业发展的确定性升高,从而提升企业市值。

《红周刊》与海外创新药龙头比如辉瑞制药、默克集团等相比,国内与之相比差距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林存主要差距还是在研发上。国内头部创新药企仍处在从“Me-Follow”往“Fast-Follow”/“Me-Better”发展过程中,与海外大药企已进入“First-in-class”的研发策略仍有较大差距,在数年内难以超越。但需要强调的是,海外大药企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研发策略不一定适合中国市场,“Me-Better”策略及研发销售并重的药企可能更具优势,相当于比较优势,不去硬抗,找准自己的定位,有田忌赛马的感觉。

仿制药机会不如创新

《红周刊》对于老年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常用药的机会您怎么?

林存广义来说,老龄化导致各类疾病发病率上升,对医疗医药需求增大,这是医药投资核心逻辑之一。不过,一个有趣的事实是,在2018年下半年那波医药回撤后,陨落的医药白马有相当比例集中于慢病用药领域,如通化东宝、华东医药、立泰等。我们需要思考该领域的逻辑是否已经变化。以高血压为例,该领域用药已较为成熟,至少在中国五大类数十种药物的仿药能满足需求。集采政策将加速推进这些领域寡头化进程,未来有料药产能、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可称为幸存者并瓜分存量市场,如华海药业、【天宇股份(300702)、股吧】、美诺华等。在高血脂、抗血栓等领域也存在类似情况。总体而言,这些慢病用药领域适用仿药逻辑,我们更重创新药的机会。

《红周刊》其实不管创新药还是仿制药,都是强者恒强。

林存是的,但长期新药是更好的赛道。对于仿药,我们认为目前的龙头企业也将是最后幸存者,具备以下优势1.从料药到制剂产能齐全;2.国际化竞争能力。集采将加速仿药行业的整合,在整合完成后该行业可能长期低利润、低增长,因此逻辑不如新药。

目前来,头部新药企业如恒瑞、中生、百济神州等均有重磅产品获批并将贡献强大现金流,它们的研发管线丰富且布局合理,新药研发体系趋向成熟。同时我们应注意国内药企管线多以“Me-Follow”为主,研发周期与失败率可以接受。

风险提示本资料仅作参考,不构成本公司任何业务的宣传推介材料、投资建议或保证,不作为任何法律件。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用、勤勉尽职的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人购买基金时应详细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件,了解基金的具体情况。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和其投资人员取得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也不构成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投资需谨慎。


温馨提醒:用户在赢家聊吧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文中出现任何联系方式与本站无关,谨防个人信息,财产资金安全。
点赞8
发表评论
输入昵称或选择经常@的人
聊吧群聊

添加群

请输入验证信息:

你的加群请求已发送,请等候群主/管理员验证。

时价预警 查看详情>
  • 江恩支撑:41.68
  • 江恩阻力:46.89
  • 时间窗口:2024-06-15

数据来自赢家江恩软件>>

本吧详情
吧 主:

虚位以待

副吧主:

暂无

会 员:

422人关注了该股票

功 能:
知识问答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