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返回主站
推荐产品 炒股必读

半导体初创企业,一路狂奔

  • 作者:大智若愚
  • 2022-12-28 19:06:05
  • 分享:

初创公司风向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今年以来,半导体行业发生了惊人的变化。从半导体产品的需求来看,从去年半导体供不应求交期延长的情况,已经转变为结构性缺货,但部分产品供应开始过剩,开启了去库存的道路;从半导体的市场格局来看,消费电子从疫情拉升的过剩转为疲软,存储器价格频频下跌,半导体开始进入下行周期;从各国半导体布局来看,地缘政治影响越演越烈,半导体“区域化”趋势正在加快。

复杂又严峻的形势下,国内半导体企业目前的现状如何?创业市场有没有什么风向的变化?中国的半导体对资本市场的吸引力还有多少?这些都是我们迫切关注的问题。本文采访了评委石溪资本合伙人朱正、代表企业华索(苏州)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韦杰、北京欣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销售经理崔勇。与他们聊一聊初创企业的现状与变化。

国内半导体企业的现状

半导体赛道选择

为什么企业开始选择半导体国产化的赛道?对于这一问题,不同的企业给出了不同的答案。主攻半导体封装晶圆国产化赛道的王韦杰表示“在半导体国产化这条道路上,需要民营企业发挥自己价值,聚集力量来推动国产化。因为无论是从社会价值还是经济价值来看,国产赛道目前还是很大的蓝海市场,所以华索选择来做新的赛道。”

“核心技术被国外把控着,不能完全的自主可控,这是非常致命的问题。”崔勇表示,这是为什么欣博电子走了AI芯片国产化的路子。

现在国内所有基于视频的AI赛道,底层技术都是沿用了国外的核心技术。这其实会出现两个问题第一,不安全;第二,我们没有自主可控的权利。国内企业需要购买相关的国外底层技术产权,每一台设备、每一台服务器的使用都是要收费的,并且收费的标准也并非我们说了算。这就导致了我们国内的音视频相关产品设备会随着这个“制裁”而产生不同的价格段。

半导体企业如何选择赛道,成为一个企业能否成功的要素之一。在采访过程中,两家企业一家选择的是半导体封装晶圆国产化的赛道,一家则选择了国标安全联网AI芯片。两家企业在不同的细分赛道,但殊途同归仍旧是想要打破技术壁垒,建立属于国内自己的半导体产品。

实际上,随着脱钩的趋势越发明显,无论是国内半导体企业还是投资企业,都开始向着更新的技术、更有可能突破的赛道迈进。

一支初创团队如果只是简单复制同质化的产品,在有限的资金情况下去和已经跑了几年、甚至上市公司比拼,想要获得成功的难度会大很多。

石溪资本合伙人朱正表示“投资选择团队时会更加倾向于解决核心问题、核心技术的团队。例如,材料类、新能源、射频、核心零部件等和半导体产业链密切相关的核心技术。”

一些困难

“困难和问题都有,主要分为内部和外部。”崔勇在分享研发芯片遇到的困难时说道。从内部的问题上来说,从设计开始去构建这个项目和产品的时候,其实是从无到有的过程。那么从人员到整个设计架构的整理,然后去开发产品,这个过程相当坎坷。

对外的困难是产品设计完成可以应用市场的时候,疫情开始了。疫情导致了崔勇企业对外产品落地的速度放慢,再加上相关的重要行业主管部门的财力投入减少,导致产品的落地更加的困难。

“其实对于我们来说,我们不太怕内部的困难,做出来的东西没法落地,对我们来说特别的苦恼。”崔勇遗憾的回答道。

疫情只是中国半导体企业遇到的困难之一。半导体行业高度依赖研发的特性,使得资金也成为很多企业的“绊脚石”。

在采访中,朱正说到了一家令他印象深刻的企业,这家企业的历程也是中国半导体众多企业的缩影——得一微。主做存储控制器的得一微,其前身成立于2007年。尽管得一微持续研究产品,一直进行相关投入,但其发展速度迅速提高还是在近几年。这背后就是因为有了更加充裕的资本。

得一微目前有接近400个人,其中研发和技术人员占80%,这么多研发的投入,就必须要有持续的资金的投入。此外,得一微做存储控制器,要配合不同的存储的颗粒,还要给不同的客户应用去做固件开发,还有软件的开发。这有大量的设计本身的开发成本,还有在做客户导入的过程当中的design in的投入,必须要这么大的投入,他才可能做到把产品验证完,把客户那边的方案做完,形成批量,再形成复购,再形成规模。

朱正表示“如果没有过去这几年资本市场持续的、多轮的大资金投入的融资,得一微不可能在过去的几年里每年都以比较高的速度,甚至翻番的速度在成长。”

国产半导体企业的变化

认识的变化

在半导体国产化推进的过程中,我们在采访中也看到了许多令人欣喜的变化。一方面是国产企业对于国产设备的认可度。在面对国产设备在落地时是否会出现“国产歧视”的问题,王韦杰表示,海外设备一再延长的交货期已经让客户难以接受,许多国内的客户也迫切的需要增加国产设备进行平衡。“对于客户来讲,非常欢迎我们这样的企业能够进入到他们的现场。”王韦杰说道。

另一方面,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与关注到了中国半导体。在2019年,崔勇的团队向市场推广安防行业最重要的基础标准《公共安全视频监控数字视音频编解码技术要求》时,许多合作伙伴都还是懵的状态,需要去看一看这是什么标准。但到了今年,与客户、合作伙伴交流的时候,发现客户都知道这一标准,并且表示可以看一看怎么去结合,怎么去落地。

初创公司风向的变化

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截至2021年底的统计,中国本土IC设计企业有2810家,而2015年仅为736家。据不完全统计,A股电子和集成电路元器件的上市公司现在大概有170多家。从创业来讲,过去的一两年热度非常高,资本介入以后,创业的人群和创业的案例是层出不穷的。

初创公司风向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朱正说道“初创公司中优质创业数量和整体创业数量是有比例的,从比例来看比较高质量的创业,反而是有所下降。常常是一些工程师,因为自己之前有一定的积累,也比较容易拿到钱,他就来创业了。”

然而,对于初创公司来讲,虽然现在拿到融资相对以前容易一些,但创业难度却比之前更难了。要做的事情也许比10年前或者是比几年前在0~1的过程或者产业链基本上到处都是空白点的时候,肯定难度会提高了。

现在的初创公司需要改变。要更深入的坐下来去研究在产业链里面哪些有需求,并且是可以达成的、可为的方向,要找准企业的定位。

“我比较建议真正有核心技术,而且核心技术是可以解决产业链的补缺;还有在未来有非常大增量的应用方向上的产品;或者本身还没有被完全的开发、释放出来的地方,这些会是比较好的创业领域。如果是简单的从我会做什么,我就去创业,那么碰到的难度和挑战往往是会比创业者原来预想的要多得多。”朱正在采访中恳切的表示。

中国半导体对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变化

德勤报告显示,预计2022年全球创投机构向半导体初创公司投资超过60亿美元。中国半导体的投/融资也是分外火热。然而,目前的资本市场,不管是一级投资市场——有些机构对半导体投资热情不如前两年了,还是在二级市场——有个别新登创业板的芯片公司的业绩和市值可能也不达预期,有的甚至破发。中国的半导体对资本市场的吸引力有什么变化。

这一方面,朱正表示变化从两方面看。一方面逐利型的短期投资会去冷,半导体在科创板开盘以后的一两年高估值、高溢价的时代过去了,现在是价值回归的阶段。。而且半导体行业本身又有周期性,并且半导体产品流片周期长,有时候可能一年半载,对于核心技术要求很高。所以半导体是长线的投资,短期套利的可能就会淡出,因为没有什么机会。

第二方面,对于中长期的投资价值仍然是看好。因为半导体是息产业的支柱,国家仍然强调实体经济制造业方向,半导体是不可或缺的。从投资的板块来看,半导体投资仍然有足够大的市场空间,而且增速也比较可观。再加上中国本身有很大的需求,如果是从中长期来看,还是具备持续投资价值。并且,国内也很难找到像半导体这类持续成长,有实际应用的领域。

国产半导体企业的未来

被问及未来的发展,崔勇表示将继续优化芯片性能。“以前我们做的芯片只有10T的算力,只能对部分的高清视频进行一些编和解的过程。现在我们在开发第三代芯片,把算力加的更大,然后让功耗变得更小。”

生态

谈及未来,“生态”两个词他们不约而同的提到。在2020年,疫情刚刚出现时,魏少军教授就提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中国半导体产业未来发展的关键点。

我国的半导体产业生态其实还在建设和完善过程当中,虽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并不意味着整个产业生态环境已经很好了,相反产业生态当中有很多东西是短板,所以完善产业生态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任务,而供应链就是产业生态当中的重要一环。

只靠一家公司去做,细分领域的芯片很难形成大规模的市场效应,找到更多的合作伙伴,让大家都参与进来,建立一个基于国产化编解码的生态是崔勇所在企业欣博电子的未来规划。“生态越广、产品在国内的认可度越高,走国产化之路会走的更快一点。”崔勇说到。

朱正表示“现在由于外部环境变化和本身产业的发展,从产业的用户角度,他也希望能够有安全的供应链,也希望有持续的技术迭代能力。因此,产业的半导体企业都会主动的去寻找产业链的上下游,同时还注意横向的扩展。国内企业有迫切性去建立自己的供应链体系,这也是所谓生态的一部分。”

来源 半导体产业纵横

【免责声明】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IC咖啡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联系IC咖啡进行删除。


温馨提醒:用户在赢家聊吧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文中出现任何联系方式与本站无关,谨防个人信息,财产资金安全。
点赞9
发表评论
输入昵称或选择经常@的人
聊吧群聊

添加群

请输入验证信息:

你的加群请求已发送,请等候群主/管理员验证。

本吧详情
吧 主:

虚位以待

副吧主:

暂无

会 员:

25人关注了该股票

功 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