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返回主站
F10资料 推荐产品 炒股必读

益方生物SWOT分析瞄准高患病领域的未满足需求角落 | 研究院

  • 作者:与企业一起成长
  • 2022-04-11 05:26:38
  • 分享:

2022年1月,益方生物在科创板顺利注册过会。此前因对外授权给贝达药业的EGFR抑制剂BPI-D0316陷入专利纠纷中,并在2021年12月被暂缓审议。

在益方生物研发管线中,除了EGFR抑制剂BPI-D0316是益方对外授权给了贝达药业,其他产品均为自主研发,其中有3个核心产品顺利推进至II期或III期临床阶段,分别针对URAT1、SERD和KRAS G12C热门靶点,患者市场锚向痛风、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结直肠癌等高患病率领域,市场空间广阔。但各产品的同机制在研药物众多,竞争市场相对激烈。

目前公司还没有建立成熟的商业化团队,且未见产能建设的计划。

SWOT分析

三款核心产品进入II或III期临床

益方生物的产品管线包括3个核心产品,分别是D-0120、D-0502和D-1553以及1个对外授权产品EGFR抑制剂BPI-D0316。

口服SERD启动Ⅲ期临床

D-0502是益方生物自主研发的口服选择性雌激素受体降解剂(SERD),于近期启动了III期临床试验,与标准治疗氟维司群的头对头对比研究,治疗HR阳性、HER2阴性乳腺癌。

已开展的I期临床研究显示,D-0502单药及联用哌柏西利组的缓解率较好,在单药及联用试验中已观测到肿瘤部分缓解(PR)和完全缓解(CR)病例。

激素受体阳性(HR+)是乳腺癌最常见的亚型,占总体乳腺癌患者的70%以上。SERD可以与雌激素竞争结合雌激素受体(ER),并降低ER表达,还能诱导ER蛋白降解,降低了细胞内ER浓度。

氟维司群注射剂是全球唯一上市的SERD,且被中国、美国的乳腺癌诊疗指南推荐为主流治疗方案,然而肌内注射的给药方式和低生物利用度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使用。口服SERD给药,患者便捷性和依从性更好。

国内企业中,益方生物的D-0502目前进展最快,且是唯一开展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的。跨国公司方面有3款SERD在国内推进至III期临床,然而赛诺菲在近期宣布amcenestrant单药治疗II期临床研究(AMEERA-3)失败,未达到改善无进展生存期(PFS)的主要终点。

另一方面,由于氟维司群专利保护期已届满,且有正大天晴、豪森药业等仿制药上市销售,益方生物在招股书中表示D-0502上市后会面临氟维司群的竞争压力。

URAT1抑制剂D-0120

D-0120是益方生物自主研发的新型尿酸盐转运体1(URAT1)抑制剂,用于治疗高尿酸血症及痛风。国内开展的IIa期临床试验,进展顺利,所有受试者已经入组完毕,数据锁库已完成。

在中国,痛风已经成为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大代谢类疾病。《中国高尿酸血症相关疾病诊疗多学科专家共识》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高尿酸血症患病率5.46%~19.30%,其中男性为9.2%~26.2%、女性为0.7%-10.5%。痛风和高尿酸血症发病率的逐年攀升。

常见的已上市痛风治疗药物有别嘌醇、非布司他、苯溴马隆,但副作用严重。其中苯溴马隆因肝/肾功能损伤退出美国、欧盟市场,国内方面被中国痛风治疗指南推荐其作为一线治疗用药。同属新型URAT1新药雷西纳德2015年被FDA批准,但因肾毒性在美停止销售,且国内尚未广泛应用或推荐。

面对庞大的患者人群和未被满足的治疗需求,国内企业将重点放在了开发更安全、更高效的新型URAT1药物。目前国内的URAT1领域大多在早期,恒瑞医药的SHR4640进展最快,已启动了III期临床。

KRAS G12C抑制剂D-1553

研究发现,KRAS是肿瘤中常见的突变基因之一(所有RAS突变的85%)。曾受限难以靶向、效果受限的问题,KRAS一度被称为“不可成药靶点”。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KRAS G12C突变亚型特异性抑制剂取得突破性进展,且有多款药物进入临床。

根据益方生物的招股书,KRAS G12C突变在非小细胞肺癌发生率约为14%,在结肠直肠癌中约为4%,在胰腺癌中约3%。益方生物的D-1553是国内首个自主研发并进入临床阶段的KRAS G12C抑制剂,并在2021年11月进入了临床II期。

目前全球有安进公司的AMG510获得FDA批准上市,国内方面有多款KRAS G12C抑制剂在研,D-1553的竞争情况相对比较激烈。

联合用药策略

临床口服SERD和KRAS G12C抑制剂多采用联合用药开展临床,益方生物也与多家公司开展了合作研发。D-0502和哌柏西利的联合用药试验中,辉瑞公司免费向益方提供CDK4/6 抑制剂哌柏西利。此外,益方生物还分别与默沙东和应世生物签订了合作协议,将D-1553分别与PD-1帕博利珠单抗和FAK抑制剂IN10018联合开展临床。

专利纠纷延缓IPO脚步

益方生物管线中还有一款对外授权产品三代EGFR抑制剂BPI-D0316(甲磺酸贝福替尼),也是这款药物延缓了益方IPO的脚步。

BPI-D0316初始由益方生物自主研发顺利推进至II期临床,后在2018年12月与贝达药业达成授权合作,双方共同拥有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地区的知识产权,贝达药业独家拥有BPI-D0316在合作区域的研发、制造、商业化、市场推广和销售的权益。

贝达药业目前是BPI-D0316的上市许可持有人,于2021年3月向NMPA提交了BPI-D0316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上市申请,此外,一线治疗NSCLC的II/III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已完成患者入组。

益方生物在2021年4月正式递交科创板招股说明书,在12月被告知暂缓审议,原因是一起专利申请权纠纷案和一起商业秘密纠纷案。

2020年12月,上海倍而达药业向上海知识产权法院针对益方生物、贝达药业提起专利申请权权属纠纷案;2021年3月,美国倍而达起诉益方生物及其实控人之一的江岳恒、律师Wansheng Liu,诉讼指向倍而达药业的BPI-7711化合物相关的商业秘密盗用。

对此益方生物在招股书认为,上海倍而达的主张缺乏事实基础,涉案专利申请被认定归为上海倍而达所有的可能性较小。庆幸的是,益方生物在2022年1月20日二度冲刺科创板时顺利过会。

从BPI-D0316产品本身竞争情况出发,国内已有3款三代EGFR-TKI抑制剂上市,分别是奥希替尼、阿美替尼及伏美替尼,且奥希替尼的一线适应症已获批并被纳入了医保报销范围,另有十几款同类在研产品,BPI-D0316上市后将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

贝达药业自身拥有已上市的一代EGFR抑制剂埃克替尼,相同的市场拓展渠道有利于BPI-D0316的上市后商业化推广。

公司概况

益方生物由王耀林、江岳恒、代星等海归博士联合创办,也组成了公司的共同实际控制人。截至招股书发行日,三人合计控制益方生物35.0337%的股份。另外,三人加上张灵组成了公司的核心技术团队。

其中王耀林博士先后在先灵葆雅、默沙东任主任科学家,合计任期超过14年,2015年创办益方生物并任总经理,目前是公司董事长;江岳恒、代星、张灵在先灵葆雅、默沙东、葛兰素史克、强生、赛诺菲等跨国大型药企拥有超过20年的新药研发和项目管理经验。

目前公司共拥有116名研发人员,占比88.55%,其中硕士及以上人员占所有研发人员比例超过50%。

在招股书中,公司表示尚未建立完善的商业化团队,且招股书中未见关于产能建设的规划。

另外,益方生物拥有北京益发、新美国益方、美国益方三家子公司,公司的股权架构如下。

自成立以来,由于未有产品上市销售,益方生物一直处于亏损状态,2018~2021年1~6月分别净亏损1.03亿元、0.95亿元、10.53亿元、1.67亿元。唯一的业务收入来自于与贝达药业的授权合作,2019年益方生物收到来自贝达药业5,530万元的技术转让收入。


温馨提醒:用户在赢家聊吧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文中出现任何联系方式与本站无关,谨防个人信息,财产资金安全。
点赞3
发表评论
输入昵称或选择经常@的人
聊吧群聊

添加群

请输入验证信息:

你的加群请求已发送,请等候群主/管理员验证。

时价预警 查看详情>
  • 江恩支撑:36.04
  • 江恩阻力:40.55
  • 时间窗口:2024-06-12

数据来自赢家江恩软件>>

本吧详情
吧 主:

虚位以待

副吧主:

暂无

会 员:

21人关注了该股票

功 能:
知识问答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