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返回主站
F10资料 推荐产品 炒股必读

深服5月16日交流

  • 作者:波影流年168
  • 2024-05-20 07:08:35
  • 分享:

1、问未来安全市场有没有增量?现在这么卷的状况将来会不会消除?

答首先声明一下,谁也没有真正的水晶球,能够看清楚未来,我们只能讲管理层的判断,对整个安全市场,我们的态度还是谨慎乐观。

毕竟安全产品既是必需品又不是必需品,有点像医疗产业,当大家还不富有的时候,医疗产业比起其他食品行业之类的,肯定不是必需品对吧?应该是以政府为驱动的、合规的公共医疗事业。

但是当大家有钱了以后,惜命了,医疗产业就会蓬勃发展。你看到在美国医疗产业是一个多大的产业,中国现在也是富起来了。。。所以你到非洲一些穷地方看,它不可能是大产业。。。是一样的,那安全它也是保障性的,但数字化真正建设到深水区、真正普遍的时候,安全就会真正重要。那个时候再业务中断、数据丢失是真正的影响了用户的业务,就是它和医疗一样才会那么重要,作为底层保障。

过去几年我们反思中国安全产业的发展,它怎么发展起来的呢?应该不是市场驱动的发展,可以说走的非正常发展,高速发展的途径,最后要还给市场一地鸡毛。过去中国市场在政府政策的驱动之下,网络安全法,甚至包括国网就是完全的合规驱动,这种成长也带来了19-20年的安全公司的估值高企、包括创业公司的二级市场火爆等等现象,现在一地鸡毛。

我们认为应该回归到由市场驱动,它取决于中国 to b企业的数字化以及整个数字化业务的进展。

这个进展的速度有多快?现在未知,因为整个数字化现在还没解决。从数字化的角度来讲,温饱问题没解决就进入小康了。做基础设施,云的基础问题需要先解决,之后安全长期一定有较大的机会。我们可以参照美股,安全公司市值最高的也千亿美金。这就是我们对整个安全的判断。

从技术的角度AI会有改写整个安全产业的机会。

好多AI的安全产品可能会因为AI技术赋能,出现很大的变化。能跟得上的产品,效果会有质的提高,跟不上的也就逐步淘汰。在市场驱动之下,客户按照产品的质量、效果去选择。未来合规的驱动力和市场驱动力这两股驱动力会同时存在。但是合规从0~1的这种劲头就没了,它就是一种保持。增量更大来自于市场驱动带来的增量。

这是我们对整个市场的判断。

中国的安全市场在接下来两三年未必是高速增长的阶段,深服务也积极的走出去海外,我们海外的主要收入还是安全产品的收入,增长还是不错的(50%)。通过在海外和国际上的竞争,反过来倒逼我们产品竞争力的提升也是挺好的事情,另外也能够获得增量,海外业务占比越来越高,并且保持高增速,对整个公司增长的贡献就会慢慢的凸显。

关于卷的状况会不会改变这个事情,实际上当一个市场没有壁垒的时候,就永远改变不了卷的状况,市场有利可图,那一定是会有新竞争对手进来,因为赚钱嘛。

市场如果有吸引力,并且壁垒又不足,这种情况,尤其在中国,一定是卷的对吧!恰恰中国安全市场的现状,因为单纯的合规驱动,大家的业务模式也都是一样,所以可以说壁垒不足。当然深服过去构筑了个渠道的壁垒,使得深服保持了良好的现金流,但不能吃老本啊。

我们第二步在覆盖市场上要做的壁垒就是云化,结合AI的变化,实现云化之后,它构筑了两重最主要的壁垒,第一重壁垒是客户和合作伙伴粘性,就是业务在云上,客户的更换成本相对来说就大。如果大家都把云做得很好,这个壁垒也会逐步的慢慢消失。但是如果不是,那情况就不一样了。比如说客户一旦采用了这种方式,那他每年是持续的投资,那要换成其他的产品,它的投资会比以前加大,客户的切换成本会相对来说比较高。然后你在云上跟客户建立连接,你的整个客户如果持续的做起来,那么比起卖产品的厂商,你跟客户之间的联系也是不一样的。这样以来渠道离开你也很难受,因为客户不愿意离开你,对客户的锁定能力相对会提高,但怎么让渠道合作伙伴也参与到这件事情来。。。基于社区服务的云平台来实现客户成功来经营客户,这样大家都有粘性,这是第一个壁垒--粘性。第二个壁垒就是数据和Ai。第三个最重要的壁垒就是人才对吧?

客户快速的获得了数据,然后通过数据快速的改进产品,然后产品形成了客户粘性,然后又持续的获得数据,这样形成了持续的循环,构筑了产品持续领先的壁垒。

所以我们为什么在覆盖市场积极的云化?这也是说要真正构筑这个市场从渠道规模和渠道忠诚度之外,更重要的一个持续的壁垒。通过这个来改变卷的情况。至于说现在整个安全太卷,会不会大浪淘沙,洗掉一些,这个就很难说。

但有一点是好事,就是资本对这个市场不感兴趣了。我觉得挺好,为什么?就是新的厂商得不到支持。那么产业会走向相对集中化,来分肉的就比较少了,更有实力的、更愿意投资长期的就有整合效应。从长一点时间是个好事。但是会怎么发展,我也预测不好,这只是我们的一些看法。

2、问咱们从15年开始转型做云,做的东西越来越偏基础设施,技术壁垒越来越高,但竞争对手也越来越强大,不管是国内的华为华三,还是海外的这些对手。怎么去突破,成为国内顶级的厂商?

答我们的思路主要是两块,第一块就是要充分利用深服现有的优势来成功。现有的优势就相对基础设施厂商,云厂商,我们的渠道合作伙伴的优势,对市场覆盖比较深。第二个很优势是相对这些厂商在安全方面是有一些优势。所以这个是深服为什么去做超融合、桌面云,而不是去做大领域这些产品,它都快速的实现了线下覆盖。

尤其像桌面云它跟安全有强相关,它利用了深服过去的安全优势,我们在去年就干到了第一。然后我们接下来还会持续利用我们的优势,比如说托管云。

我们一个很大的问题是我们没有把我们的合作伙伴真正的参与进来,我们也在反思这个问题,合作伙伴还是很担心深服有客户粘度之后很多人会被抛弃,所以整个参与度还不高,我们还在不断改这个业务设计。

第二个思路就是立足未被满足好的需求,整个市场是很大的,一定有很多没有被满足好的市场需求,你切进去之后,不断的撕开口子,在这个过程当中可能在巨头打盹犯错误的时候,你会撕掉更多。当然这后面其实好多要凭公司执行。我们是切细分市场的,比如说在计算存储当中的企业的细分资产,我们认为融合的架构是将来一个很主要的架构,为什么我们这么判断?因为在未来,智能制造的数字化是一定要到大量的生产产品的,也包括对AI的发展,很多生产产品一定就是计算的中心,它一定要近场,不能够中断,断网了就会有问题。我们看跟很多合同,他就是一个数据中心,开一个工厂叫数据中心,但是这些业务它也是一定要现代化,不能做得很繁重,也是要云化,它也同样要云化的服务,只是说断网了还能用,然后并不要大量的数据要交换到那个总的大云上去。

所以我们是在用超融合的架构,不断的在做分布式云。再把这样的一个市场,将来的能源、交通、智能制造啊就这样的一个市场,我们慢慢的把它站起来,整个边缘云的可以说的市场,啊这个是做大人啊没有没那么擅长的,他做的精简架构也好,分布式的管理也好,我们觉得企业这个细分市场足够大,包括我们的EPS,不是说要跟华为正面冲突,我们恰恰是想避开跟它的竞争。就是企业它没有被满足好的市场,但是这些市场都是面向未来的。举个例子,比如说我们一旦到了AI的这种大数据这样的新的时代,那过去的主要存储是块存储,接着就会换成文件存储,就是应用程序直接去读,都是AI直接生成文件或者去读文件,这个是个海量的,就是说将来可能大量的应用直接是文件存下去,不是说直接读写那个存储装置,以数据库为核心,不存在数据库里面,那这个对存储的改变就会很大。但是国内高性能的大容量块存储还是比较贵的,包括华为也主要是为高端客户提供的。那我们就是下沉一个客户级别,提供极高性价比,并且面向未来AI应用的高速存储,现在进展还是不错的,就是在很多用很多文件、 AI产品这上面,客户感觉到用了以后跟以前的传统存储相比,速度大幅提升,更何况它的持续扩容能力也不是一般的存储能够比的。

所以企业的细分资产之后,我们就把其他传统特性再慢慢的补,去吃其他市场,就是撕开口子以后去走,这个市场突破了,包括托管云也是。我们定位的客户群肯定不是互联网的这些公司,也不会是国央企。而是大量的这种中型规模的企业,它的整个数字化,它到了云上面没人,就是从解决方案到服务,都对他关照得很少,其实他就是服务是不够的,他过去的服务是合作伙伴直接给他提供it服务,这些合作伙伴给他提供it服务,但是如果劝他们到大云产能去干,又容易被抛弃,没有一个好的锁定模式,这些都留下了一个细分市场的空间,实际我在这里面都可以去撕开比较大的口子,所以第一个利用我们的优势,第二个就是利用我们看到的未被满足市场的细分市场的切口切进去,但是这个切口一定是面向未来的,而不是说需求是逐步萎缩,需求是不断放大的。

基本上是这样的一个策略。

但是后面能不能把这个策略落下去,取决于我们团队的执行力,就是以客户为中心的创新能力,包括我们市场的执行力,肯定肯定挑战很大。但挑战大,将来也可能就是空间大!

另一个就是我们要面向未来的赛道多做投资,尤其在AI方面。当然也不能过度投资。

3、问咱们100多家种子客户怎么评价咱们这个安全大模型?AI业务的收入增速?

答任何一个跨时代的技术,大家会短期内高估它的影响力,长期低估他的变革。无论是互联网、电力等等,都是跨越鸿沟理论,就是最后到大众的采用者有道鸿沟,还有各种问题需要解决。

我们认为对AI的投资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我稍微泼下冷水, AI投进去,到底接下来两三年会给深服带来多少销售额的增长?我觉得各位股东不要有那么高的预期。但是它滚起来了,长期我们产品会带给客户完全不一样的体验。等到大众客户的全面采用之后,情况还是会有很大的不同,比如我们MSS现在用AI,那么它节省的人力是20%,也达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我们持续的数据迭代下去,有希望把它节省百分之六七十!如果是只有20%,实际上价格差异是不大的,但是当你节省了百分之六七十,成本差异跟竞争对手就完全不一样了。我讲的是安全托管这一点,他得等技术的持续成熟,还有客户的接受度。刚才提到了100多个早期种子用户使用案例,大部分评价是非常正面的,很好。其中还有一些世界500强。

但是接着会不会就有大量的大众客户呢?我觉得也还是比较漫长的一个过程,一个是客户的任问题,很多客户对这个不是特别相。我们组织了一些k客户到我们其中一个示范客户参观完了以后,客户才说Amazing!就是真正的要听到其他的客户在传播,才会觉得这个东西他用了我才可以。第二个本身我们自己也有技术障碍,我们的技术障碍在成本,现在确实很费卡,我们交付到用户那儿,私有化交付,成本是不少的,比如说安全,这玩意客户能付多少钱,然后你把AI怼上去,虽然效果好,但是一下增加这么多成本,客户愿不愿意买单?我们降低成本的方式,一个要靠不断的算法优化相关的各种技术。还有一个就是云化,就是用SAAS的方式提供,对客户来说成本是降低很多的。

SAAS是复用的成本低,但是客户要愿意把数据送上去给AI处理,也有用户习惯问题。当然GPT的一个好处,就是能让更多的用户愿意接受我们的尝试,但这个过程就是你降本。无论用户习惯还是技术进步,使得降本和提高效果,客户从怀疑到拥抱,有一个过程。

所以我认为还要2~3年才可能成为安全行业的一个主流,这个过程,我们得持续投入,改很多设计或者技术。另一个就是要把我们的AI云化、上云。

4、问一季报虽然下滑,但实际完成率是比去年高的?

答调低目标所以完成率高,这个意义不是很大。

只是说我们希望重回正轨,就是我们一线的同事真正把完成目标当做一回事,而不是不完成目标是常态。这样的话大家拼搏的精神会有问题。

过去绷得太紧了,大家都在做短期项目。那我们的新型合作伙伴的拓展等,这些工作全部都被按下来,都不做了。这种状态是很差的状态。

所以一季度我们把这个绷得特别紧的目标放掉。然后让大家重新养成完成目标的习惯和心,让大家能够为长期多做些事情。

5、问执行的怎么样?

答这个要以观后效,二季度也没结束,还有三季度四季度是吧?市场的调整肯定比产品调整快,但是需要一段时间。那效果怎么样?要看后面的数据说话,并且一季度差,不仅是我们说内部调整,内部肯定是需要调整,刚好在一季度本来销售低的时候是最好调的,还有外部环境不乐观。

也不是说客户没钱,是在很多业务上客户不敢投资,还是个预期问题。就是市场还没有复苏,我们要谨慎。

6、问人员调整状况?

答都满意肯定谈不上。还是要用业务成果来反映,人才到位,业务成果会反映到接下来几年,不是说马上反应。

我觉得框架性调整应该是结束了,不会有大的框架性调整。整个框架调整完之后的跨部门的流程磨合,效率肯定比刚开始调整的一两年要高很多,去年已经慢慢的理顺了。人才到位也包括自己培养,比如去年AI的人才很抢手,我们一边自己培养,一边也引进了很多,在后面还会持续,包括内部人才结构的优化,会持续做下去,把虚胖因素要逐渐去除。

我们反思也是人员扩张的太快,人才的合理使用管理,过去是忽视了的,这是一个比较大的教训。后面会持续有效的利用好人才,包括持续的流程建设,对AI的人才准备也不算很足,比云的同行还有差距,还是根据我们的业务匹配度不断的培养人才。

7、问关于制定年度目标?

答实际目标的制定还是上下协商,还是实事求是,不是说想用高目标来驱动增长,方式就是区域和总部之间协商去制定目标。

8、问海外占整个收入的比例?

答从长期来看,我们希望海外的销售额超过一半,这个也是跟深服的愿景相关的---成为全球领先的中国高科技公司。海外业务收入就这么一点点,怎么可能叫全国领先?但是目前差距肯定还是很大,但不是说没戏,至少增长的速度比国内要好很多。

差距我们是逐步的去缩小,通过两个方面,第一个是研发投资,就是 AI是重构产业的一个机会,实际上深服的安全GPT和全球的领先同行对比,效果是在一个水平,没有大的差异。而且用户对创新的选择方面会给我们一些机会。那第二个就是缩小差距的方式,我们更加重视海外市场的客户体验,把单位的服务、当地独特的客户需求来做更好的满足。这也是美国厂商相对高傲,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可以进攻的点,所以也进一步的减少差距,真正做好一些本地化的工作,差距应该在不断的减缩起来。

9、问多长时间能够追上?

答从我们来讲肯定希望越快越好对吧?最好3-5年,但还看实际的执行率。还有你品牌的差距是巨大的,还要找到一个比较好的产品定位来弥补品牌的差距。

10、问账上去年底有近百亿的现金,股价这么低多做回购?

答感谢你的建议!我们会做一个好的平衡,现金也是公司敢投资未来的保证金,对吧?

(深服是一家很保守的公司,但是相对也会错失一些机会,这是一体的两面,要看你想要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11、问我们超融合已经做到第一,是不是等于市场就这么大?

答这个也是我们担心的问题。所以要找到分布式场景之类的这些地方去拓展市场。

(完)


温馨提醒:用户在赢家聊吧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文中出现任何联系方式与本站无关,谨防个人信息,财产资金安全。
点赞6
发表评论
输入昵称或选择经常@的人
聊吧群聊

添加群

请输入验证信息:

你的加群请求已发送,请等候群主/管理员验证。

时价预警 查看详情>
  • 江恩支撑:50.1
  • 江恩阻力:56.36
  • 时间窗口:2024-06-29

数据来自赢家江恩软件>>

本吧详情
吧 主:

虚位以待

副吧主:

暂无

会 员:

82人关注了该股票

功 能:
知识问答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