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返回主站
F10资料 推荐产品 炒股必读
  • 作者:我心牡丹
  • 2018-08-06 21:47:13
  • 分享:

  /马兰

  东北华北大到暴雨,鲁苏浙沪持续高温。不只是天气让人难熬,民企面临的困境也难熬。

  一方面,中央要求进一步加大对环保的整治力度,错峰限产的城市从“2+26”扩大到80个城市,长三角、汾渭平等区域被纳入高排放限制区域,没钱升级环保系统的民企,只能眼睁睁着订单堆积,没办法开门生产。

  而去产能之下,一大批中小企业被活活挤出市场,剩下的大型、国有企业却喜迎“量价齐升”。垄断了产业的公司赚得盆满钵满,中下游的小公司却要被迫接受成本的上升,印证了那句:彼之蜜糖,我之砒霜。

  如此形势,还要加上金融业的煽风火。去杠杆先抽民企的薪,等到民企锅里的水烧不动了,锅冷了,又意思意思地要给小微企业添柴,但事实证明最后这些柴又通过小微企业回到了大公司的锅底下,一处热火朝天,一处如坠冰渊。

  一个工厂的小老板说:人心变了,没几个人还会觉得勤劳可以致富。

青山绿水拿谁来换?

  2014年元旦开始,我国对机动车全面实施国四排放标准。购买初期每两年需检测一次,年检必须达到标准,否则将进行维修保养,直到达标。

  2015年3月,珠三角地区实施国五排放标准,要求2017年1月1日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的全面实施。

  2016年,国六排放标准完成,2020年7月1日前国六a要求完成注册登记,2023年7月1日前完成国六b注册登记。

  还有消息称,国七标准也在酝酿之中。

  每一次排放标准的更新,对于车企来说就是一次索命。某车企透露,每次标准升级,企业就要投入10亿元左右的资金,产销量越大的企业,投入的资金也越多。

  投入资金不代表这事儿就算完了。现状是,某些企业总能够得到内部消息,比市场先一步做到最新标准,他们只需要投资一次,就可以安心赚好几年的钱。而剩下的企业只能等着政策的出台,然后马不停蹄地更新设备,甚至有时设备更新的速度还比不上标准出台的速度。

  企业的基因里,早就区分好了谁生谁死。不被庇佑的那一群里面,只能谁熬得过谁。

  去年8月,浙江义乌的【小商品城(600415)股吧】人心惶惶,一会儿传言说市里派人环保,一会儿又吓唬说要抓人治污染。“环保环保”,小商品也就没了生意,下午才3多,80%的饰品店已经关了门。

  小老板们都怕,万一真到自己头上,牵扯到供货商就真的得去吃牢饭了。

  那时,义乌环保局正要求部分电镀企业实施停产整治,以应对镉污染。电镀厂一关门,饰品就没办法交工。

  小商品城的老板们急得上火,旺季就在眼前,可是没货。没货开什么门,但不开门全家就得喝西北风。

  小商品城中小小一间店铺,租金最高的能上百万,加上税收,数字实在庞大。本义乌家家户户靠着小商品白手起家,从万元户到买上房,是全国都羡慕的地方。

  环保一来,义务人疑惑了:为什么我们赚不到钱了?去年的焦虑,持续到今年。减税没见影子,环保又亮刀锋,想要勤劳致富,怎么这么难?

  电镀厂面对订单也想干,但是环保从来不是便宜的游戏,很多小企业可能要花上好几年的利润去买一套设备来达到环保标准,这样的事谁愿意干?

  于是只能偷偷摸摸地开工,晚上环保局下班了,工人们摸着黑去做活,即便如此还有被高科技抓住的“不法分子”,这些人要么像孙子一样被关进去,要么像孙子一样被罚钱。

  罚不死,那就用更厉害的招式来对付你。

  去年,浙江染厂、纺织厂关闭了377家,断电了1631家。直接让厂子失去运作的能力,而今年这样的故事还在重演。

  如果真心想要环保,政府最应该做的难道不是提供对企业的支持,让他们既能赚到钱,也愿意做环保吗?

涨价谁来买单?

  就在不久前,国务院公布数据,上半年国企利润同比大幅上涨21.1%。

  “去杠杆、去产能等支撑了宏观经济运行环境,也使得国有企业外部环境改善,给国企利润提升带来利好。”社科院的专家这么说。

  对民企来说,这就是字字杀人不见血。

  去产能第一个利好材料价格,钢铝煤炭价格大涨。统计局公布的PPI数据细项中,6月燃料、动力类和黑色金属材料价格同比上涨了8.1%,工业类材料价格涨幅都在5%以上,建材甚至达到了10.9%的涨幅。

  同时, “去产能”居然大幅提升了全国的产能。6月,全国粗钢产量同比增长了7.5%,钢材增长了7.2%。平均日产粗钢235.72万吨,创下历史新高。

  涨价加增产,这才有上半年我国主要钢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5.33%,利润同比增长151.15%的好成绩。

  只是有人心里犯嘀咕:来都去的是非主要钢企的产能啊!

  怪不得去年的央企亏损王【中国铝业(601600)股吧】能在半年内实现10倍的利润,而全球最大的铝生产私人企业中国宏桥却只能憋屈地关停占总产能三成的生产线,承受海外机构做空的压力。

  上游变成了有背景的妖精的地盘,中下游没背景的妖精就是下一个被收拾的对象。

  日前,桐乡的经编企业发布“停产倡议书”,矛头直指这些上游的妖精。

  六月下旬,PTA现货价格还在5600元/吨上下,8月初就已经涨到6950。长丝中POY从9000涨到10230,FDY从9400涨到10200,DTY从10585涨到11630。这些聚酯材料的疯涨,最终压迫到中下游产业,变成催命符咒。

  当产业的上游只剩下关系好的几家大企业时,出于利益考虑就会形成联盟,共同制定价格获得超额利润。寡占的企业可以随意抬高价格,这是特权,正是这些特权压得桐乡经编企业喘不过气,也即将压得其他企业喘不过气。

没有融资渠道 去杠杆毙了谁?

  中国最大的大豆贸易商之一、地炼民企之一山东晨曦破产那天,董事长邵仲毅默然无言。

  该说的话早就说过。

  2015年,他接受公开采访提到,自2014年开始,公司面临资金问题,银行通过要求提前还款、减少放贷额度等方法,逐步削减对山东晨曦的贷款。相比2013年,山东晨曦的总贷款量减少了三分之一。

  银行收紧了信贷,企业得不到支持,政府只不救,最后才是巨人的倒下。

  自2007年到2014年,晨曦集团累计缴纳的各种税金406.2亿元。这样的公司,即使对地方贡献再大,也得不到活命机会。

  国家就是要打破刚兑,去掉杠杆。

  但从数据来,民企的杠杆并不高,甚至是连年走低的趋势。反而是国企不断攀高负债率,成为风险积聚的主要战场。

图片来源:安信证券

  世事吊诡莫过于此,最后被去的依旧是杠杆不显的非国有企业。

  即便是央妈投入MLF,鼓励投资AA+信用以下的企业,民企还是一幅手忙脚乱的样子。因为这些“精准”调控落不到他们头上。

  银行不是慈善家,他们放贷的终极目标是赚钱。政府要求紧信用,要求做大做强国企了,试问哪个营利组织会傻到去支援随时可能倒下的民企?

  银行是有钱了,但是银行对贷款的审核门槛不会降低,这也是为什么近几年民企的负债率会一直下降,没有地方愿意借钱给民企,杠杆怎么高?没有钱,民企拿什么投资?不投资,民企哪来的竞争力?

  到最后,倒闭的民企还要被骂没有市场竞争力,活该倒闭。

  中小企业一直是中国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工商注册登记的就占总企业数的99%以上,贡献了60%以上的GDP和40%以上的税收,同时提供了全国四分之三的就业。

  环保、去产能、去杠杆等等,出发是好的,我们也赞成,然而在执行的过程中,就成了刀刀致命的武器,无数民营企业就此倒下。这是有问题的。

  一家优秀民营企业,需要无数人付出多年心血,但毁掉它只需要短短几个月。


温馨提醒:用户在赢家聊吧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文中出现任何联系方式与本站无关,谨防个人信息,财产资金安全。
点赞11
发表评论
输入昵称或选择经常@的人
聊吧群聊

添加群

请输入验证信息:

你的加群请求已发送,请等候群主/管理员验证。

时价预警 查看详情>
  • 江恩支撑:9.2
  • 江恩阻力:10.35
  • 时间窗口:2024-06-29

数据来自赢家江恩软件>>

本吧详情
吧 主:

虚位以待

副吧主:

暂无

会 员:

6人关注了该股票

功 能:
知识问答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