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返回主站
F10资料 推荐产品 炒股必读

(转)拿不住好股,是投资中的一大痛。为什么明明是

  • 作者:亏了好几辆五菱宏光
  • 2019-11-20 12:04:23
  • 分享:
(转)拿不住好股,是投资中的一大痛。为什么明明是个好股却长期拿不住呢?这其间可能有投资理念的因,有人性弱难以克服的因,还有对所投资的企业深刻理解不够的因。简言之,我认为是“两关”没有过好,一是市场波动关,二是对企业的商业洞察关。对于如何面对市场波动,过好市场波动关,在我本人的书籍、以前的很多章、帖子中谈过多次了,这里我想专门就如何提高对企业的商业洞察力,谈一些粗浅的感悟与认识。

最近,投资朋友梁孝永康 在雪球上发表了一篇帖子,我认为很精辟,也很值得玩味。抄录如下:

“投资者在对一个企业进行分析时容易陷入一种‘复杂计算的安全性假象’,即喜欢算的特别细,用各种复杂的计算公式并且精确估算出企业经营的每一个变量,精确计算每一个财务细节。似乎这种大量的演算能带来某种心理上的安全感,但这毫无疑问是一种心理上的海市蜃楼。

就好像很多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的人,他就会通过让自己忙起来,制造一种我很努力,积极向上假象来麻痹自己内心的空虚和对未来的迷茫。真正能理解企业,理解自己的人,他能到最本质性的东西,他知道什么才是最核心的,自己该去做什么,而且无论世人的方向如何变化,他都能风轻云淡,处变不惊。”

确实我们到,在企业分析中有些人不可谓不用功,甚至会对年报、季报、半年报等报表中的一些小数都恨不能抠出来,通篇的企业分析也是罗列一大篇一大串的数据,真可谓全面、细心、周到到家了,然而市场上一有风吹草动,则这些分析似乎就全不管用了,结果是早早地“交枪投降”,将很好的股权筹码统统割肉卖出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复杂计算的安全假象”呢?一言以蔽之,我认为他们这种分析归根到底还是没有“扭住”企业分析中的根本投资逻辑。

我们知道,一家企业再优秀其增长速度也不会是呈均速直线上升的,反而波浪式前进是企业发展的常态,比如,有的年份增长可能快些,有的年份增长可能慢些,甚至也不排除因为内外因素的变化而造成一时经营上的困境与磨难,这是由企业外部环境以及企业内部各种因素综合决定着的,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甚至也不是以企业管理层的意志为转移的。那么对企业的分析,我们是着眼于企业这些如同波浪般前进的经营数据吗?显然是不能够的,相反,真正的企业分析应该是通过对这些事实和数据的剖析,通过对各种息最大程度的占有,进而剥离出其底层的根本逻辑来,然后我们再根据这种逻辑分析决定是否继续持有或者卖出。我认为,这才是企业分析的正确态度和恰当的方法。

这里话题扯远一。本人早在年轻之时就对伟人毛泽东的四本选集进行过多次研读,而且每次研读我都惊叹于伟人那种清晰的逻辑推绎能力。最近我又将《论持久战》重新进行了品读,这篇章写于1938年5月,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0个月之后写就的,作为后来人今天重新捧读这篇不朽的光辉著作,不得不叹服伟人当时在那种艰难困苦的斗争岁月里所展现出的高瞻远瞩的睿智远见,以及对当时中国国内外形势鞭辟入里的令人折服的分析。这篇光辉著作驳了当时的亡国论,同时也驳斥了速胜论,并结合当时中国和国际的形势,提出了为什么必须是持久战,并推演出持久战的三个阶段,即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后来历史的进程完全是按照伟人当时的分析而行进的。伟人之所以是伟人,必然有其超出常人的伟大之处。当然,今天我们学习这些著作,更为主要的还是要学习其中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论,特别是其中的逻辑分析方法,我认为无论是对于我们做事,还是做投资均是大有裨益的。

我常说,成功的投资来自于广泛的阅读,最近我读爱因斯坦传记,其中爱因斯坦在1919年写的一篇章《物理学中的归纳与演绎》,就给我以很大的启发。我们知道,一些科学理论主要依赖于归纳,即对许多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寻找能够对它们做出解释的理论。另一些则更加依赖于演绎,即从若干神圣而优雅的理和假设出发,由它们导出推论。任何科学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同时使用这两种方法。不过,在这篇章中,爱因斯坦描述了他对演绎方法的偏爱,他说,“通过直觉把握大量复杂事实的本质,科学家可以提出若干假设的基本定律,再由这些定律导出他的结论。”我引述这些东西,表现来与股市投资风马牛不相及,但是细细考量,其实在投资中我们也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这两种思考方式。比如,我们通过归纳,可以大概率地知道牛股的出没之地;通过演绎,可以推演、展望企业发展的未来趋势。我们常说,世上万物皆是一理,就是说的这个道理。

话题再回到投资上。当我们研究分析一家企业之时,我认为重要的就是分析这家企业所处行业未来发展的大趋势(行业的选择常常是战略性的,而具体公司的选择常常是战术性的,所谓先行业后个股),分析这家企业在行业中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分析这家企业的商业模式究竟是具有经济特许权,或者还是在“无中生有”中创造出了自己的竞争优势,分析这家企业的商业模式为什么竞争对手无法超越,它的竞争优势是否可持续下去,甚至是否具有永续经营的长寿基因,分析其产品或服务在消费者心中是否不可救药地牢牢地侵占了心智,分析其管理层是否诚实、可,等等。无论是定性分析,还是定量分析,最终的落脚,都应该归结于上述几条根本的投资逻辑上,可以说对这些根本逻辑我们分析得越深刻,认识越清晰,才容易抓住本质性的东西,才不致于一有风吹草动就当“逃兵”。应该承认,作为企业的外部人员,我们不可能穷尽所有的息,投资的选择就是在息不完全、不对称情况下,尽最大可能地做出接近正确的决策,而唯有抓住,最好是“扭住”上述几条根本投资逻辑,我们才会最大可能地接近于正确。今天的网络十分发达,通过网络我们不难发现,有些所谓的长期投资者、价值投资者,实际上更多的是“年度价投”、“季度价投”,他们的关注更多的是集中在了企业经营数据的波动上,一旦企业财报的增长数据不如所谓的预期,于是便惊恐起来。可以说,他们有时能够经受住市场的波动,但却又常常经受不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业绩波动。他们不是在投资的波涛中去“冲浪”,反而是想精确抓住每一个波浪的高或低谷,在我来,这实在是一种本末倒置、舍本求末的做法。

了解我的朋友知道,我说话作不仅喜欢条分缕析地进行一些逻辑分析,有时还更喜欢例举一些实际的案例来进行佐证,如此带有干货的东西可能更胜过空泛的议论。好,下面,我就以实例再作一些分析。

东阿阿胶因为今年以来的财报利润大幅度地缩水,而走下神坛,一向显得“浓眉大眼”的“阿娇”为什么显得如此丑陋不堪了呢?明眼人已经出,它过往多年的一味提价模式造成渠道积压,进而形成了今天经营的恶果。那么,东阿阿胶还有未来吗?如果我们单纯地分析其半年报、三季度财报,可以说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甚至应该因此而放弃,但是如果从逻辑上进行推演又会是如何呢?

1、东阿阿胶的产品是否符合未来发展的大趋势?

我们到,随着东阿阿胶股价的大幅度下跌,今年以来网上可谓一片“黑阿声”,诸如收智商说、水煮驴皮说、安慰剂说等等,不一而足。然而,阿胶产品果真就是如他们所黑的那样一效果也没有吗?其实,事实胜于雄辨,流传了近3000年的东西(其中1500年的进贡史),从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大数据样本,也足以证明其产品绝非是纯属安慰剂性的东西。不要说请教一些中医专家,实际上据我身边掌握的事例,其产品在滋补养生方面还是有些效果的。比如,复方阿胶浆气血双补,对于改善有些人的睡眠,对于改善有些人冬天手脚冰凉等症状,还是有些效果的。科学的发展总是面对着一些未知的世界,有些东西也是科学一时难以破解的,难道我们就因此而否定掉吗?我认为,这恰恰不是一个科学的态度。

退一步讲,就是阿胶产品的功效没有如公司宣传得般神奇,但是要知道消费者的认识世界里是有黑洞的,而且认知即是事实,东阿产品在部分消费者中的认知,诸如滋补养生、美容之“卖”,是已经牢牢地占据了部分消费者的心智的。这种心智占位,在我来是符合某种人性需要的,也是一时难以攻破的。凡是能够满足我们人性某种需求的生意(包括与朋友小酌几杯白酒,吹吹牛等等),我一向认为便是一门好生意、长寿生意!

2、东阿阿胶的品牌势能是否存在?

由于秦玉峰多年来的“阳谋”,即由过去自己的一家独大,而改为放一些竞争对手进来,进而共同繁荣这个品类,所以造成今天生产东阿阿胶产品的厂家已经众多,如据有关数据已达100多家。秦玉峰将来是不是会成为繁荣整个阿胶品类的“功臣”,而成为东阿阿胶公司的“罪人”呢?现在,下这个结论应该尚早,但是毫无疑问,东阿阿胶今天已经面对着一干竞争对手,而且有些竞争对手不仅不吝抄袭、模仿其产品,甚至有的还掺杂使假,做着一些毫无底线的勾当。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作为道地地位的东阿阿胶是否还具有本的品牌势能呢?种种事实与数据表明,东阿阿胶由于一向奉与传承道地、厚道的化,作为阿胶第一品牌,其产品质量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口碑是没有改变的。这一,阿胶块网上销售仍然名列补益类第一名的地位,就是有力的说明。其实据我的观察,有些消费者在心中确实并不否认它是个好东西,只是价钱有些太贵了,在这种情况下,东阿阿胶只要来一个降维打,市场的占有率一定会上升的,这充分说明市场的主动权依然牢牢地掌握在东阿阿胶的手中的。

3、公司渠道出清之后,结果会如何?

东阿阿胶今年的财务报告如此难,从某种程度上我更倾向于是“人祸”。当然公司公告的说法是控制发货,清理渠道库存。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公司的渠道库存清理完毕之后,公司是否又会重拾增长呢?到那时,市场又会作出什么样的反应呢?

其实以上问题,我认为只要使劲动一下脑筋,是不难想明白的。当然,投资于东阿阿胶的根本逻辑也不仅仅限于以上几条,但是我认为,只要这些问题想清楚了,便很容易利用这种“王子一时遇难”的机会,“暗服阿胶不肯道”的!

当然,鉴于目前公司的状况,投资于东阿阿胶,想“灭亡论”是不容易的,同样想“速胜论”也是不现实的,而最现实的选择就是打“持久战”。——至少我觉得还要给公司两年的时间,以观其渠道出清之后再作决断!

无独有偶,在我持仓组合中,格力电器因为“双十一”突然以打伪劣产品为名,让利30亿元拿出两款空调产品降价销售,于是引得市场上一片哗然,引得一干竞争伙伴们立马对消费者进行买空调要“买新鲜”的知识普及。于是有些小股东估计又怕怕了,结果连续几日其股价以下跌10%左右而作出回应。于是在市场上,行业开打价格战,行业已进入天花板的声音又甚嚣尘上。表面来,果然是“价格战”了(其实仅仅是双十一节让利销售),然而投资的“第二层思维”告诉我们什么呢?对此,前期我已作一帖子《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进行了分析,这里不妨让我们再背一背这首诗: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做声。

什么叫一家企业的江湖地位呢?我认为,这便是!

当然,投资于格力电器的根本逻辑并非如此简单,关于这个方面由于我以前的章、帖子分析太多,这里就不再进行详细分析了,但是有一,我认为仍然是值得重复概述的,这就是:

中国处于城镇化和工业化的中后期大背景决定着制造业乃国之重器+中国人口基数之大与很大差异性的国情+格力电器在白电行业的垄断寡头与领军地位+格力空调在消费者心目中的良好认知(好空调格力造、买空调首选格力,此块不败就决定着格力的江湖地位稳定)+技术的外溢与多元化拓展(有的业务,如智能制造、模具制造等,成功了是锦上添花;有的业务,如手机失败了也未必影响全局)+不断创新掌握核心技术与研发的不设上限+规模与成本优势(30%以上的净资产收益率、14%左右的净利率远超同行,令人恐怖)+格力廉政(一些企业的腐败也是难以去除的毒瘤)、忠诚,以及精细化管理的化内涵(格力模式已成为企业管理上的样板)+工业传统制造与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现代生产工具的结合+线下渠道与线上渠道的改革与共同发力+丰富的现金流与优厚的分红(股价低了可以分红再投资,这也是一种复利)+强势的管理层(董明珠本身就带有巨大的流量,虽然市场非议不断,但是不是让人联想到巴菲特说的不敢与B夫人摔跤)+让世界爱上中国造,国际化拓展,格力成为中国制造的优秀代表与形象大使+一些机构投资者的长期市场偏见造成的股价合理偏低(至少股价没有疯狂)。有了以上这些根本的投资逻辑,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夜夜安枕,不踏踏实实地做其长期股东呢?!

有人在我以前的章、帖子下面问我,你对董明珠未来6000亿的战略目标如何呢?或者对于董明珠管理下的格力电器近两年来的一笔笔“烧钱”投资又如何呢?或者对于高瓴资本的入驻又如何呢(其实他人入驻与否并下是起决定作用的,过往的发展史就已经证明了格力的优秀,当然我希望是锦上添花)?说老实话,作为企业局外人,对这些东西我真的也一样茫然不知(自己顶多也就是有个模糊的判断),对于格力今年或者明年的经营成长数据也更不好准确判断,但有了上述的根本投资逻辑,就足已令我安心持有,并且引用我以前一篇章的话说:格力,想说卖你不容易!

最后说明一下:股市投资最大的确定性就是未来的不确定性,所以,投资的长期持有过程便是自己的逻辑判断不断证实或证伪的过程,有时投资的挑战性也在这里(乐趣也在这里)。所以,以上所举个股,仅仅是为自己的观服务的,绝不构成投资的建议。注意是“绝不”!

温馨提醒:用户在赢家聊吧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文中出现任何联系方式与本站无关,谨防个人信息,财产资金安全。
点赞7
发表评论
输入昵称或选择经常@的人
聊吧群聊

添加群

请输入验证信息:

你的加群请求已发送,请等候群主/管理员验证。

时价预警 查看详情>
  • 江恩支撑:60.75
  • 江恩阻力:64.78
  • 时间窗口:2024-03-31

数据来自赢家江恩软件>>

本吧详情
吧 主:

虚位以待

副吧主:

暂无

会 员:

243人关注了该股票

功 能:
知识问答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