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返回主站
F10资料 推荐产品 炒股必读

5G概念涨了这么多,还能不能投资,5G还有没有没开始涨的?

  • 作者:王小豆angelkiller
  • 2019-11-21 09:20:19
  • 分享:

今天,只要是A股的投资者,人人都在谈论5G。好像不买5G产业链相关的股票,出门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但是大多数人由于对5G认知的局限性,要么没有买到真正5G受益公司,要么就是提前下了车。目前,大家伙最纠结的事情是,好的5G股票都涨了好多了,还能不能买?5G概念会持续多久?还有没有新的5G的机会,暂时还没涨起来的有没有?

想要得到答案,我觉得要对5G有一个全面的认知,从而才能理清思路。最近刚刚学习了吴军老师的《息论》,《科技前沿吴军讲5G》2门课程,让我对5G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所以我将会将吴军老师的课程捡重跟大家介绍,带大家先来搞清楚以下这些问题,并且在讲述的过程中,逐步回答上面的问题。

5G技术目前是什么阶段?

5G是不是伪需求,会不会哑火?

我国5G的建设是个什么规模,会持续多久?

5G与4G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1、5G目前技术成熟了吗?目前是什么阶段

5G的设想最早在2008年就由美国提出来了,但是当时4G还没有建设好,因此各国真正坐下来讨论5G的标准其实是在2012年前后。

(主管标准制定的机构叫做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它成立于1998年,最初只是为各国协调3G通标准的组织,后来就负责其历代移动通标准的制定了。今天世界上主要的通厂家,包括中国的华为等企业,都在其中。 )

标准的制定过程和我们编写软件,或者写书很相像。参与者各自提供自己的想法,大家讨论、修改,形成共同的意见。由于技术不断发展,大家的想法也在改变,运营商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因此总有新的东西加进来。

于是,主管标准制定的机构也就是3GPP,在某一个阶段,就必须冻结所有的需求,然后发布一个版本,叫做一个Release,中常常把它简写成R。

关于5G的标准,目前大家讨论的是15版(3GPP-R15)。在这个标准中,将5G的建设分为了两步走,这两步走得都很艰辛。第一步经过78次开会,无数的讨价还价和妥协,最后在去年底总算是确定下来了。第二步,在2019年6月份才确定。

第一步是所谓的非独立组网模式NSA,即采用现有4G作为核心网,4G为主,5G为辅,对应的标准则是3GPP-R15-NSA,这是设想的前期做法

第二步是独立组网模式SA,5G作为核心网,只有5G基站工作,对应的标准是3GPP-R15-SA。这部分标准2019年6月份在高通所在地圣地亚哥才正式确定。

通常,大家制定好标准后才开始实施,这样比较稳妥。但是这一次,由于国际政治等特殊因,大家比较急,很多细节还没有考虑周全,有些企业就开始实施了,于是,又不得不搞了两个其它的版本,这也是前所未有的。也就是目前大家都说5G有三个版本的因。

当然,在目前R15标准中,不管有几个版本,大家至少确认了5G的三个根本性则,就是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超可靠低时延(uRLLC),海量机器类通(mMTC)。其实,第一个是今天人们常说的高速,第二个是稳定性和实时性,第三个是专门为万物互联准备的。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今天各家所推出的基于非独立组网上的5G服务,都是过渡性的。等到了独立组网时才是真正的5G网络,能实现5G的全部特性。从非独立,到独立这个过渡阶段会比较长,这样做是为了保障运营商的利润,给它们比较多的时间逐步进行投资。

按照邬贺铨院士(负责我国5G战略的资深专家)的估计,如果5G用户占整个移动通的比例要达到85%,即目前3G、4G用户的比例,需要的时间肯定比4G的时间长,而4G的发展中国花了大约6、7年的时间,5G需要的时间肯定比这个长。

按照他的设想,中国会在今后以现有的4G接入网以及核心网覆盖作为锚,新增5G无线组网接入标准,每年投资1000亿建设5G,这样一边钱能够收回,一边能够再投入进行网络建设。顺便说一句,从3G到4G,新基站的建设并不多,而5G新基站的建设要多很多。

邬贺铨院士估计,中国完成5G的建设,至少需要10年的时间,投入1万亿以上的资金。当然,如果中国真能够在未来新增的4万亿美元的市场中获得20%的市场份额,即每年8000亿美元的营业额,产生的利润会远比每年1000亿的投入要高得多。

需要说明的是,在目前的第15版R15中,很多技术细节还没有细化。3GPP还正在讨论第16版标准R16的内容,R16可以作5G最终版本标准,等到它完成并冻结之后,5G最终的标准才完全确定,预计时间是2020年3月。

好,也就是说,我们还没有真正进入5G时代,马上就要迈进这个门槛儿了。

那么4G和5G的标准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在这里省略所有的细节,就从息论的理出发,讨论一下它的三大特征,即高速、低时延和海量设备。

5G怎么就提高了移动通的速度呢?我们用4G时,如果附近人多,速度也会跟不上,因为带宽不够了。必须增加无线通的带宽,而无线通带宽的频率是无法向下扩展的,一来那些频率已经被占用了,二来能够扩展的范围有限,因此它只能向上扩展。

目前全世界4G通的频率大约是在1000多兆赫到2000多兆赫的范围内。在5G的方案中,有两个阵营,分别以华为和高通为代表。

华为提出的5G方案是在6000兆赫,也就是Wi-Fi之上。它的好处是技术简单,能较好地利用4G资源,绕过障碍物的能力强,但是带宽窄,速度受限。华为这个阵营里唱主角的还有英特尔和诺基亚。目前华为在中国试验的5G NSA,就是基于6000兆赫频率,和4G相结合的过渡型5G。

而高通提出的方案则比较跃进,直接上到28千兆赫的频率,这样的好处是和目前所有的无线通都不可能打架,而且带宽可以扩得非常宽。但是技术复杂,特别是要考虑无线电波的反射效应,而且传输距离短。但是传输距离短又有距离短的好处,那就是基站可以建设得很小,很密集,辐射反而小,美国的一些城市决定采用这种方案。

邬贺铨院士也承认,未来中国5G还要采用28千兆赫(即所谓的毫米波)频段,当然,这里面有很多利益要协调,特别是那个频段上的频率已经预先分配给其他用途,里边有些部门利益等问题,需要政府来解决。

今天,谈论谁的方案更好,其实意义不大,因为标准中很多细节没有确定,需要等到明年标准确定了再说。因此,说得不客气一,今天实施5G建设的,都是抢跑者,如果你真买了一个5G手机,可能明年你得把它扔掉。因为新的标准出来之后它可能不兼容。目前全世界真正决定建设5G的电强国,只有中国、美国和韩国。至于比北京一个区还小的摩纳哥建设了5G,你当新闻就可以了。

接下来的问题是,这几个电强国该不该在标准没有出来之前就开始实施工程。吴军老师的法是,如果有条件,资金不是问题,这么做完全可以。打个简单的比方,这就如同无人驾驶汽车技术还没有100%成熟之前,你总要先在一些城市进行试运行。

目前中国在5G上所取得的一些先机,不仅仅是因为华为在早期开始了研发,还在于中国有较强的工程能力,能够更快地建设5G网络,别的国家还在纸上时,我们已经做足了试验。当然,这种做法有成本,有风险,但是以今天中国的国力,是能够承担这个成本和风险的。

事实上,这种做法的本质是以金钱换时间,而在当今技术发展很快的社会,有了先机就可能挣到钱,而当守财奴其实是没有出路的。在4G之前,中国一直是等到标准确定之后才开始建设,那样就吃了很多亏。

在5G时代,世界领先的相关大企业都有什么优势呢?我们先说说华为,它的优势是全面的,首先在于通设备制造、基站建设、手机和芯片制造上,其次才是在标准上。相比3G时代,中国企业在标准上已经有了很大的话语权,但是,5G的标准不是中国一国说了算,更不是华为单独拥有一整套标准,这一我们在前面介绍3GPP制定标准的过程中已经说了。

华为的同盟军是诺基亚和英特尔,作为利益交换,它也需要分给它们足够的利益。华为在标准上的优势是,它拥有很多5G要用到的技术的专利,并且在制定标准时,让标准中的很多方案必须用到它的技术。

5G时代另一个主要的技术贡献者是高通,高通这家公司对专利特别重,在3G之后,高通从来没有在移动通上落伍。另外,高通公司在半导体设计上的经验要超过华为,在移动互联网刚刚爆发的2010年,它的市值还一度超越英特尔公司,成为全球最值钱的半导体企业。应该承认,目前在5G手机芯片上,高通并不比华为落后。

目前第三个明确要启动5G移动通的国家是韩国。2018年6月,三星公司和运营商SKT在三星水产业园进行了3.5GHz频段的5G新标准型测试,采用的是三星制造的芯片。据报道,它的下载速度超过1Gbps,说明在5G芯片制造上领先于世界。当然这次测试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因为毕竟真正的5G不会工作在那个频段上。

顺便说几句,高通虽然设计芯片,但是本身没有生产线,5G芯片的制造还要依赖于三星或者台积电,而三星在5G技术上依赖于高通。它们在5G时代是否会联合,还不得而知。

当然一些朋友关心,在5G时代是否会有新的制造电设备的大公司诞生,比如过去诞生了思科和华为。说实话,这个可能性不大,因为掌握新一代通协议的企业就是历次产业升级最大的受益者,但它们通常是现有的大公司。如果在电设备领域创业,最好的结果也就是卖给思科和华为。

为什么不太可能再诞生一个华为呢?因为全世界的运营商都比较保守,它们接受一个新产品,从论证、测试到商业谈判,至少要18个月,因此,一家初创企业如果一开始的目标就是电运营商,哪怕东西做得再好,大概率的结果也是还没赚到第一笔钱,融资就花光了。因此,我们可以把关注度都放在现有的电企业上。

在5G时代,哪一家设备制造商最后能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还要运营商的态度,毕竟它们是出钱的人。全世界用户超过5000万的运营商有24家之多。

今天很多媒体报道,某某运营商愿意和某某公司在5G上合作,好像某家公司就获得了一个大市场。其实运营商通常同时和几家设备制造商合作,就如同航空公司会同时买波音和空客的飞机一样,稀松平常。更何况,愿意合作这种说法,和真正掏钱,完全是两回事,我们不能听风就是雨。至于在5G时代谁能够引领风骚,现在下结论还为时尚早。

这是第一部分内容,明白了这些,我们就会有一定的思路了。

1、我国5G建设才开开开始,现在才是第一步,非独立组网,后面还有独立组网,建设周期有10年之久,每年投入会有1000亿的规模,如果算上别的国家的订单,这个规模还会更大。所以我认为目前投资5G相关产业一都不晚,而且后面相关公司的增速会更快。

2、由于5G会改造很多4G的基站,并且会新建很多支持SA的新基站,还有大量的支持毫米波的微基站,所以最先受益的肯定是5G基站建设产业链的相关公司,【中兴通讯(000063)、股吧】无疑是除了华为以外,最有实力的电设备制造公司。

3、然后就是5G基站相关产业链上游公司。例如天线、射频器件、滤波器、pcb高频多层通讯板、基站之间用的光纤光缆、光模块等。


二、5G是不是伪需求

这个问题可能很多人在心里都问过自己,当我们并没有感受到4G不够用时,5G是否是伪需求?我们接下来就用需求这把钥匙,来回答这个问题。介绍完这些,希望能帮助你提高判断一个技术是否是伪需求的水平。

认为5G是伪需求的一个重要论据是,到目前为止,5G只是网速更快,而4G其实可以满足我们今天所有的对网速的需求,包括上传图片和视频,以及收高清视频等等。至于在线支付,所需的网速连上传视频的千分之一都不到。

这种法确实有道理,因为几乎所有的媒体对5G好处的报道都集中在网速上,比如一分钟能下载一个高清电影,等等。那么,5G真的仅仅是网速更快吗?我们平时并不觉得慢的4G,在什么情况下才会有痛呢?

公平地讲,4G明显的痛还真不多,不过我们偶尔还会遇到。例如在一个很大的会场,有上万人的时候,你会发现4G根本就没用了,照片都很难发出去。这是因为1万多人在这个小范围里,无论是Wi-Fi还是4G,都不可能上网,因为息的流通量超过了网络的带宽。

当然,像我刚才描述的情况今天不太多。但是如果将来类似的场景随处可见,那么4G显然就不够用了。那么什么情况会让上述情况变成常态呢?比如要同时无线上网的设备数量增加一到两个数量级(也就是10~100倍),4G的带宽和并发能力就不够了。

从理论上讲,4G每平方公里只能支持10万个设备。如果万物互联(IoT)普遍发展,这种多设备同时上网的情况,4G是难以满足的。而万物互联是未来的必然,具体因,我们在下一个部分会讲。

接下来我想说的是,一项技术能否被应用,并且在商业上获得成功,不仅取决于当下和近期可预见的需求,吴军老师告诉我们,取决于它能否符合用更少的能量传递、处理和存储更多息这个商业发展的轴心趋势,如果符合,需求甚至会被创造出来。

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初,IBM,也就是让计算机进入千家万户的那个公司,它的第二代掌门人小沃森,到了这个趋势,但是当时还没有退休的总经理老沃森却不认可小沃森的法,他认为,全世界要计算的那事情,只要5台计算机就够用了。

事实证明老沃森错了,因为一旦计算机实现了量产,本通过手工或者机械装置能够进行的计算、规划和统计,就可以用计算机来完成了,这使得单位能够传输和处理息的效率大增。

比如,1959,美国航空公司(今天的American Airlines)率先使用了IBM计算机开发订票处理系统(第二年开始服务),当时全行业都在想,花几百万美元(50年代几百万美元可是很多钱)引进这样一个庞然大物,真的需要么,是不是伪需求?

但是,仅仅一年后,整个西方的航空业都普遍采用了计算机订票,因为计算机在处理和传输息上的高效率,使得不采用该技术的公司根本无法竞争。也就是说,新的技术,如果满足我们说的那个中心轴线,它会创造出新的需求。

当然,有了市场的需求,还要技术是否成熟,产业是否配套。不同技术之间彼此是相互依赖性,一些技术是另一些技术的先决条件,如果它们没有完成,后面我所关心的新的技术就不会产生。而且,如果预先技术没成熟,很难真正做出产品,就容易被认为是伪需求甚至是炒作,在通发展史上,3G就曾经被视为伪需求。

从1G到2G是从模拟电路到数字电路的过程,这是一个巨大的技术进步,在2G发展的同时,互联网技术也在突飞猛进地发展。

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世界上大部分地区2G的移动通都够用了,大家不过是打打电话,发个短。因此,虽然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高通公司已经开发出基于CDMA的3G技术,但是一直找不到很好的应用。

那么能否,通过先上3G网络,再想办法开发适当的应用呢?日本和英国都想到了这一。日本的KDDI公司早在2003年就率先实现了3G商业运营,并且2005年达到了2千万的用户,但是,当时普及3G的预先要求其实没有达到,配套的产业也没有成熟,因此它在移动互联网真正普及的3G、4G时代并不亮眼。

比如说当时的处理器耗电量极高,电池的寿命极短,KDDI的3G手机,如果真的上网,当时主要是音乐下载服务,只能待机四小时,而且当时流量费极贵。这就是预先要求没有满足的后果。

2003年Google专门派了十多个人去考察日本市场,发现年轻人每月要花掉大约200美元在流量费上。那么为什么当时KDDI急于开通3G服务呢?因为当时有个痛2G无法满足,就是音乐的下载。KDDI希望因为开通3G服务其它应用能够跟上,但是它显然过于乐观了。

在英国,沃达丰在2000年就花巨资拍下了3G的无线电频带,但是因为和KDDI遇到同样的因,业务完全没有做起来,再加上随后互联网泡沫破碎后全球IT产业不景气,沃达丰出现巨亏,因此人们当时都在讲,3G或许是一个伪需求。就如同今天不少人觉得5G是伪需求一样。

当然,我们今天知道,后来因为有了低功耗的ARM处理器,有了很省电的安卓操作系统,有了容量密度翻番的电池,有了能够容量大的存储器,有了云计算提供服务,3G手机普及的预先要求才满足。

随后,3G手机的出现反过头来让各种基于移动终端的应用得到了发展,也完成了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的闭环。这就是技术创造市场很好的例子,和IBM小沃森的成功如出一辙。

至于5G,它今天所处的时间其实和当初计算机刚出现时,或者基于CDMA的3G标准刚诞生时,非常相似。一方面,确实有一些应用场景4G不能满足,但是目前这种场景并不多,关键是和5G相关的很多事情还没有完全准备好。

另一方面,技术的发展有时要比我们想的快得多,比如从1952年IBM第一台商用计算机诞生,到1959年计算机用于飞机订票,只有7年的时间间隔,而从2003年KDDI推出3G服务,到2007年—2008年苹果和Google让移动互联网普及,只有4、5年的时间。

那么5G在今天这个时间成为热门话题,是不是说明预先技术成熟了,或者需求已经被激发出来了呢?确实是这样,那么我们距离真正5G的普及以及大量应用的出现,还有多远呢?

从今天算起,时间不会太长,比如经过4、5年的时间,这样可以比较快地收回成本,让产业像滚雪球似的继续发展,而不要像2000年沃达丰那样过早背负巨大的债务。

当然,对于很多人关于5G成本的质疑,我们也不能回避,尤其是关于“4G部署的成本还没收回,现在又要部署5G,是否在烧钱”这种说法,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和客观的评判,毕竟没有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是靠烧钱维持的。对这个问题的回答,邬贺铨院士给出的一些数据,根据邬院士的数据,中国在4G建设上花了大概是7000亿元到8000亿元的建设投资,6、7年才完成建设,相当于运营商每年投入1000多亿元。4G是否收回了成本,这要怎么计算。单纯从中国移动运营商的利润来,4G网络至今的回报不算高,但是也不至于赔本。

仅中移动一家,2018年的利润大约就有1200亿人民币,远比投入建设4G网络的钱要多多了。这几年,移动运营商利润不高的主要因在于,移动互联网的单位流量资费是3G时代的大约1/10左右,也就是说,如果运营商不降价,应该早就大赚特赚了。

但是正是因为运营商收的流量费比较低(大约是美国的1/3),才让整个国家的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起来了。作为国企,运营商是有义务发挥社会责任,一方面增强国家的科技竞争力,另一方面让利于民。

到了5G时代,大家不免要问一个问题,它的速度是快,但是消耗流量也太快,按照这个流量计算,一个月要好几千块钱的上网费。对此邬院士表示,在5G时代,运营商依然必须考虑整体的社会效益,以便社会能够加速息化,产业能够实现数字化,因此收费标准会进一步下降。

这是第二部分内容,总结一下

1、5G不是伪需求。虽然很多人在炒5G的概念,但是它确实是技术和商业发展到今天的需要。判断一个技术是不是伪需求,需要它是不是符合“更少的能量传递、处理和存储更多息这个商业发展的轴心趋势”。

2、从历史上,技术的成熟可以创造出本想不到的市场。5G也是如此。

3、判断一个技术爆发的时间是否到来了,要它的预先要求是否满足,以及潜在的市场是否足够大。

4、明白了这些,就会联想到5G下游的需求是肯定会被激发出来的,所以5G终端设备,5G手机将会爆发,这个时间会在2020年,乐观一是3月份开始,晚一也会在6月份以后。所以和5G手机相关的关键部件公司,也将会爆发。

三、5G是第三代互联网,也就是IOT

对于同一个事物,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来,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这就如同对于光这种现象,牛顿等人到的是粒子的特性,他们认为光是一束粒子,而惠更斯等人,则到的是波动性,他们觉得光是一种波。

今天对于移动互联网,其实搞计算机的,和搞通这两类人,由于视角不同,所到的现象也不同,他们都觉得自己到了本质,都强调各自不同的一面,并且在自己到的那一面开展自己的工作。

对于5G和IoT,也是如此,它们本应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但是搞通的人会强调新的通标准这一面,强调它的快,他们相当于到了波动的一面,就成了5G;而搞计算机的人,会强调它的广泛性,它的无所不在,它所连接的节数量多,这相当于到了粒子的一面,就成了IoT。

我们先分别从这两个不同的视角来解读IoT和5G,然后再说明它们为何是一个整体,要谈5G就绕不开IoT。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学会通过溯源,找出一个事物的基因,然后再观察它的演化,了解它们的发展规律,理解它们为什么现在是这样的,才能更容易清它们未来的发展。

我们先从计算机人士的角度来解读IoT。对于这部分人来讲,网络的通在早期是计算机和计算机之间的通。远程的,跨过不同区域甚至国家的计算机连上网,就形成了互联网。

因此,早期互联网的基因就是计算机和计算机的联网。虽然到了上个世纪末,全世界的互联网已经比较发达了,这个性质依然没有改变。那时候,人并不直接和互联网相联,人可以通过某一台计算机,访问互联网的息,或者使用远程的服务器。但是当人一旦离开计算机,就和互联网无关了。

早期互联网这种基因,决定了从业者所关心的焦集中在这样两方面:

如何快速地在服务器之间传递息,这符合我们所说的“利用更少的能量传递更多的息”这个中心轴。比如思科公司和华为研发越来越快的路由器和交换机,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如何让网络兼容不同的计算机和操作系统,比如先太阳公司提出Java语言,就是为了解决不同计算机的兼容问题。

我们通常把那个时代的互联网称为第一代互联网,连接它们的主要媒介是各种号线(网络线)。由于计算机很少搬动,因此它的供电不是问题,大家也不太考虑计算机要节约能源,而是单纯追求速度。这是第一代互联网的特。

第二代互联网就是移动互联网。从表面上,它是由智能手机或者平板电脑这样可以移动的设备,取代了固定的计算机,因此网络的传输从固定的线路,到了空中的无线电波。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它的本质是人和人的联网,因为大家联网的目的不再是要利用其他人的设备,而是要找到对方那个人。因此从第一代互联网到第二代,计算机和手机不是本质,连接的对象从机器变成了人才是本质。

但是第二代互联网,也就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由于人是移动的,需要通过不见的,却无所不在的无线电波连接,就取代了网络线的连接,而过去2G互联网不够快,所以必须要有3G和4G。也正是因为人要移动,就不可能插电源,那么就要求移动设备的处理器省电,操作系统也省电。

同时,由于不可能带有键盘,就需要触屏的设备,语音的输入,以及通过图像进行人身份的验证(而不仅仅是过去的密码)。当然,同时也需要电池技术的改进。所有这些变化,就导致了新的商业机会的出现。

上面是从计算机从业者的角度来理解的第一代互联网到第二代的变化。但如果从通行业从业者的角度,则是另一番情景。

首先从1G到4G,息的传输率基本上做到了每一代增加一到两个数量级,这样通从来主要打电话,变为了从互联网上传递数据。于是移动通就开始和互联网结合了。

其次,从1G到2G,再从2G到3G,每次通技术的变革,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但是到了3G,再想往4G改进,其实传输的效率已经接近极限值了。因此,想要突破,就只能集中在增加通的带宽,以及减少通的路径中的节上。

这就好比汽车的内燃机的效率提升到一定程度就上不去了,要想增加功率,就要用更大的内燃机,或者增加一个电动机一样。这也是从3G到4G,你除了体会出网速快以外,好像感觉不出其他差别的因。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从1G、2G到3G、4G,固定电话网络和移动通网络合二为一了,实际上今天很多人家已经不再安装固定电话了。而且到了4G时代,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在功能上其实是解决同样的事情。

也就是说,互联网和移动通到了这个时代,在用户来才成为一个整体。1G、2G时代,它们的作用是不同的,互联网是为了让你找息,而手机是为了让你找人。

好了,接下来我们不妨分别问一问这两个不同行业的从业者,他们未来各自发展的方向是什么?搞计算机的人会讲,他们希望将世界上所有东西都联上网,这就是万物互联(IoT),而搞通的人会讲,他们希望网速更快,能够支持更多的设备同时上网,而且希望各种网络的融合,这就是5G。

我们可以到,这两个行业的融合,你家里的Wi-Fi和外面5G基站的合并,在5G时代,就成为了趋势。

那么为什么不可能在4G的基础上,通过提高基站的功率和带宽实现两种网络的融合呢?因为4G的移动通标准有三个无法解决的问题:

首先,当上网设备数量太多后,它的带宽不够,所能同时并发处理的上网请求也不足。

大家如果差旅住在一个小酒店,可能会有这样的经验。你着设备上显示那里的Wi-Fi号挺强的,但是网速很慢,而且经常被别人踢出去。这就是总带宽和并发能力太低所导致的。4G网络在IoT时代就会遇到这个问题,因为在制定4G标准时,就没有打算让那么多设备同时上网。

其次,今天的IoT设备联网的方式实在是既不方便,又极不安全。

今天大家使用IoT设备,要么是通过蓝牙和你相联之后再上网,要么是通过家里的Wi-Fi联网,总之不能直接联网。如果你10年后回过头来这种联网的方法,就会觉得很奇怪,这就好比你有了手机,但是无法直接使用,要回到座机旁,通过无线电波和你的座机相联,然后才能打电话一样。

今天你的智能手表,离开了手机就难以通行,家里的监控摄像头,离开了Wi-Fi就不工作。这些问题,4G都无法解决。

此外,目前这种做法有很大的息安全隐患,由于篇幅的因我们就不细讲了,大家记住这个结论就好了。

最后,如果单纯增加4G基站的发射功率,那至少需要增加一个数量级,市民的安全就会受到威胁。而且,如果无线电波的频率不断增加,你用一张纸就把号挡住了。

由于4G的这些致命问题,要在未来IoT时代保证通的顺畅,我们只能另起炉灶,设计新的移动网络。这个被称为5G的新网络标准,除了提高总带宽,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让海量设备同时上网。因此5G是和IoT相伴生的。

从5G发展的必要性来,它其实是互联网发展,或者说通发展的需求。当所有的东西都要上网,或者说都要通后,就必然需要5G。而到了5G的时代,网速可以提高1到2个数量级,这样不仅足够IoT使用了,而且对于大多数人家来讲,其实不再需要拉宽带,装Wi-Fi了。

那么第三代互联网,也就是IoT的规模有多大呢?从上网的设备数量来,目前最保守的估计是500亿个设备,是目前移动互联网设备的150倍,当然这些设备有大有小,小的诸如可穿戴式设备、家里的智能家居等等,大的像是智能汽车、工厂的设备等等。这么多设备是4G不够用的因,也是商业的机会所在。

需要指出的是,大部分IoT设备不太方便,要么靠连着一根电线来供电,要么需要用电池供电,要经常充电。你可以想象,全世界只有70亿人,却要伺候500亿个设备,这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

因此,比较理想的情况是,充一次电可以使用很长的时间,甚至在有些设备整个生命期,都不需要充电。这是未来产业的痛所在。

要想提高电池续航能力,一是靠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二是降低IoT中芯片的功耗。前者虽然还有潜力可挖,但是大约也就是一倍的潜力,而后者潜力则很大。如果我们能够将今天移动设备的工作电压从3伏降低到1伏,就能节省90%左右的能量。因此,低电压、低功耗的芯片是当今半导体发展的一个方向。

不过,低工作电压的芯片中有一个关键性的技术问题要解决,那就是当工作电压很低时,噪音会很大,会影响它的工作,无论是计算还是存储都会出错,因此,在设计这种芯片时,纠错的机制就必须设计进去,这让芯片的设计和过去完全不同。当然,这也就给了一些新企业机会。

类似的,未来IoT和5G产业还需要新的操作系统。今天由于没有相应的操作系统,IoT设备相当于是在裸奔,几乎没有息安全的保障。

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你就明白了,今天如果你在家里装了一个IoT设备,连到了你家的Wi-Fi中,IoT设备和Wi-Fi匹配之前当然要输入密码。很多IoT设备(包括蓝牙设备)的初始密码要么是0000,要么是1234,而大部分人是不会修改的,因此这种密码极不安全。

通过入侵家里的IoT设备,就有可能入侵整个网络系统。和前两代互联网一样,谁掌握了未来的操作系统,谁就占据了行业的制高。

这是第三部分内容,总结一下:

1、5G发展的必要性来,它其实是物联网发展,或者说是通发展的需求。当所有的东西都要上网,或者说都要通后,就必然需要5G。所以5G可以做就是IOT。

2、IOT的规模至少是现在移动互联网的150倍,所以商业机会巨大。

3、但现在由于5G才刚刚开始,首先是我们的手机先5G上网,接下来才会有更多的其他设备连上5G网络,所以现在A股IOT概念还没有启动,我们现在可以开始布局。

4、IOT的投资方向,可以简单理出一条线:

a、由于IOT设备不能随时充电,所以低电压、低功耗的芯片是当今半导体的方向;

b、前端采集数据的智能传感器。请注意一定是具有前端筛选数据功能,智能识别功能的传感器。例如低端摄像头是智能摄像头价格的50分之一,这种设备未来没有前途。

c、采集到的碎片化的数据的存储设备;

d、数据最终到云平台,分析处理;

e、移动设备IOT的操作系统

上述做到比较好的上市公司有:歌尔声学、汉威科技、海康威视、【大华股份(002236)、股吧】、华体科技、中兴通讯等

全总结:

通过我们对5G技术的全面梳理,得出如下结论:

1、5G建设目前才刚刚开始,整个建设周期有10年,平均每年会投入1000亿元。

2、目前主要是过渡期间的非独立组网(NSA),主要目的是让运营商投入少,快速先收回一定的成本,然后再开始建设独立组网(SA)。

3、5G不是伪需求。现在觉得5G只不过是速度快,好像没有什么实质的应用,那只不过是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等5G条件成熟,需求会被创造出来。

4、5G与4G最大的区别是,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超可靠低时延(uRLLC),海量机器类通(mMTC)。其实,第一个是今天人们常说的高速,第二个是稳定性和实时性,第三个就是IOT。其中IOT可以称作第三代物联网,联网设备规模会是现在移动互联网的150倍。

免责声明:本微订阅号提供的所有息仅供参考,息来源于互联网与公开息。火炎金睛对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可靠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并非作为买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邀请或保证。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温馨提醒:用户在赢家聊吧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文中出现任何联系方式与本站无关,谨防个人信息,财产资金安全。
点赞2
发表评论
输入昵称或选择经常@的人
聊吧群聊

添加群

请输入验证信息:

你的加群请求已发送,请等候群主/管理员验证。

时价预警 查看详情>
  • 江恩支撑:24.41
  • 江恩阻力:27.13
  • 时间窗口:2024-04-04

数据来自赢家江恩软件>>

本吧详情
吧 主:

虚位以待

副吧主:

暂无

会 员:

195人关注了该股票

功 能:
知识问答 查看详情>